爲加快推動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加強社工站的專業理論和實務實操技術,提升社工站建設運營和專業體系建設能力。特開展由四川省民政廳指導、浙江螞蟻公益基金會和四川省慈善聯合總會大力支持下,由成都公益組織服務園承辦的凝心聚力,共謀社工站發展之路--“川慈美好·種子計劃”15市州基層能力治理髮展路徑經驗交流活動,在10月25日、11月4日、12月2日舉行,共吸引了各市(州)社工站共計331人蔘與了分享交流會。
在第一期分享會上,四川省慈善聯合總會副祕書長範峻綸指出,在11月開始實施項目重啓,通過搭建的全省社工站“共話”交流平臺,圍繞社會救助、養老助殘、兒童關愛、社區建設等羣衆關切議題共同探討,期待今天的四川“特色”案例分享展示社工站建設路徑、突出典型亮點。
分享增瞭解
來自攀枝花市、瀘州市、廣元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巴中市、雅安市、眉山市、資陽市、阿壩州、甘孜州、成都市等16個市州的18個社工站分享了當地社工站的建設的案例。
各市(州)分享的社工站從自治服務、陣地建設、社區治理、品牌服務、鄉村振興、社區治理、一老一小、志願者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培育、社區基金等方面進行了分享,爲大家帶來了各地社工站建設的典型建設案例,爲社工站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經驗,讓大家瞭解各地社工站的建設的特色。
點評促發展
成都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臧肖老師在每一期案例分享結束進行了《社工站發展路徑探討》。臧肖老師說社工站應該在社區需求與政策重疊中找到發展方向摸清鎮街/社區居民特點及需求,結合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找到二者的結合點,要爲圍繞民政爲核心的服務提供服務,臧老師逐個點評了我們三期以來的分享的15各市州的分享案例,針對各個案例做分析詳細的分析解讀,爲各個社工站下一步發展方向提供了針對性的指導,展望了社會工作未來的發展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