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 COP15閉幕 | 阿拉善SEE攜手多方力量,助力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12月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BD COP15) 第二階段會議通過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即在2030年之前保護地球至少30%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區域。大會期間,阿拉善SEE生態協會主辦、承辦多場主題邊會,並在多場邊會進行發言,展現了阿拉善SEE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與成果,爲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

圖片來源:聯合國

企業是協同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的重要力量

生物多樣性喪失與氣候變化有着密切的關聯,相互影響。自然和生態系統對於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以內的目標實現不可或缺,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進一步加速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而企業在協同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與氣候危機,實現整個社會的綠色、低碳與可持續轉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企業協同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與氣候危機”主題邊會

12月8日,中國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聯合主辦,深圳市阿樂善公益基金會協辦的“企業協同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與氣候危機”主題邊會在中國角順利舉行。來自中國政府、企業和民間組織代表,圍繞中國工商業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實現淨零和自然向好發展的目標等議題進行了深度的交流。

此次邊會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祕書長張媛主持中國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

表示,企業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之道,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企業切實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二是加快綠色低碳實踐創新,探索形成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可持續商業模式。三是履行好企業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環保公益宣傳教育活動。

中國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聯合創始人、第二任會長、終身會員,中國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名譽主席王石,分享了萬科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探索碳中和方面的實踐案例。王石指出:“面對未來碳中和社區、碳中和城市、碳中和國家,不能爲了碳中和而碳中和。碳中和只是手段,如何跟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相處好關係尤爲重要。”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聯合創始人、第二任會長、終身會員,中國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名譽主席王石

在談到企業如何協同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和氣候危機時,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孫莉莉表示,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並不總是與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協同互補,一些減緩氣候變化的措施可能會影響生物多樣性,反之亦然。“企業要把協同應對納入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識別生物多樣性的益處又帶來氣候減緩的行動,採取行動時要評估對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影響,採取措施避免負面影響或將其降至最小。”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孫莉莉

生物多樣性危機與氣候危機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課題,如何調動各方協同應對,這是促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生態保護與自然教育項目總監蔣澤銀主持的圓桌環節中,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監事、紅樹林基金會(MCF)執行理事長劉明達,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員張向東,阿拉善SEE西北項目中心第四屆工委副主席竇玉廣與來自全球的各國際組織代表,分享了中國企業參與及助力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貢獻。

中國企業和環保公益組織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

大會期間,阿拉善SEE的多位參會代表也參與了多場在中國角舉行的主題邊會,並進行發言。從中國如何創新性地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到地方社區如何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從女性羣體如何發揮獨特作用,到如何通過減緩氣候變化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從如何實現面向自然的投資,到非國家主體如何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一系列邊會內容涵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國生物多樣保護成就和生物多樣性之美,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2030年要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局面,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而中國企業和環保公益組織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方法、實踐、應用案例,能夠爲構建全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在12月8日舉行的“生態保護紅線:生物多樣性保護創新模式”主題邊會上,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監事、紅樹林基金會(MCF)執行理事長劉明達,分享了“深圳生態保護紅線中溼地生態系統的故事”,向世界展示溼地保護的中國力量。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監事、紅樹林基金會(MCF)執行理事長劉明達

在12月9日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等多家單位共同舉辦的“加快實現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商業行動”主題邊會上,由阿拉善SEE等多家機構聯合編制的《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指導手冊》和《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集》發佈。作爲發佈成果的合作方,劉明達分享了中國企業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多個案例,“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深度參與《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指導手冊》、《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集》和《自然使者》視頻的編制工作,鼓勵會員企業積極參與,提供案例等。希望這些成果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幫助企業提升轉型意願,建立可持續發展競爭優勢。”

邊會發布了“自然使者”企業CEO宣傳片

《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集》從全球上百家企業收集的實踐案例中精選出23個最佳案例,其中包括中科生態、朗詩、正谷、遠大住工等多家阿拉善SEE會員企業。這些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案例,旨在提供多樣化的保護路徑,突出可操作性,供更多企業香菇交流、借鑑、學習。

阿拉善SEE參與《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指導手冊》和《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集》的編制

此外,《中國生物多樣性展望研究報告》、《企業貢獻生物多樣性的中國實踐》、《中國亟待優先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名錄》3份報告,也介紹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實踐案例。其中,《中國亟待優先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名錄》是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與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合作,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相關領域的知名科學家和管理骨幹,經過廣泛深入的合作研究,開拓創新,將基礎研究和保護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旨在提高我國物種保護的工作效率,使有限的資源用於迫切需要保護的物種。

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祕書長楊彪指出,名錄的制訂將爲政府制定自上而下的保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也能爲社會團體和志願者自下而上保護行動的實施提供參考。

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祕書長楊彪線上發佈《中國亟待優先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名錄》

近年來,包括企業、地方社區、社會組織等在內的非國家主體,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教育、動態監測、保護地社區共建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了新思路。在12月9日舉行“共生的智慧:本地社區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傳統、貢獻和未來”主題邊會上,蔣澤銀分享了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在三江源、秦嶺、雲南等全國各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這些項目既關注物種又關注當地社區居民的生計與傳統文化,並且在阿拉善SEE企業家商業思維的帶動下,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同時,也提升了當地老百姓的生計,讓環保項目可持續。

12月13日,在“從昆明出發:非國家主體自主貢獻行動助力GBF目標實現”主題邊會上,楊彪與其他發言嘉賓圍繞非國家主體的社會組織、商業及企業、地方社區等自主保護行動展開了深入討論,展現了民間社會、原住民和地方社區的最佳保護實踐案例。

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祕書長楊彪線上分享

投資自然,讓金融成爲自然問題的解決方案

在人類的經濟和社會活動中,不同主體在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扮演多種職責和角色。其中,以金融手段實現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越來越受到全球普遍關注。然而,當下生物多樣性問題尚未成爲金融機構決策流程中的重點考慮因素。資金、管理和有效工具的欠缺,仍然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巨大挑戰。商業性金融機構可以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12月12日,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祕書長張媛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邊會,分享了中國企業家的參與和保護實踐。“阿拉善SEE會以商業、金融手段,助力推動資本投資保護自然和應對氣候變化機制。目前,阿拉善SEE加入了五十餘個國際組織組成的商業自然聯盟(BfN),帶領124家會員企業承諾簽署《行動綱領》,並通過政策建議的推動,發揮中國工商企業界的領導力和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決心和態度,向全球展示阿拉善SEE及其會員企業的生態自然保護成效;此外,還加入到了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機構啓動的生物多樣性金融夥伴關係(PBF),助力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短缺,推動金融機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全球治理,助力達成並落實《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祕書長張媛

12月11日,“投資於自然:生物多樣性與金融夥伴關係的高層對話”主題邊會舉行,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副祕書長張博文認爲:“首先,公益行業在戰略上,應和全球目標、國家目標保持一致。其次,要加強企業生物多樣性的問責。第三,希望能有更多資金支持NGO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扭轉自然危機,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我們必須立即開展行動。”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副祕書長張博文(左三)

在12月12日舉行的“加快對自然的問責:開始行動”主題邊會上,張博文同樣表示:“NGO在加速企業的自然保護行動上,可以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包括分析和評估企業的生物多樣性績效表現、針對違規企業採取直接的問責行動。此外,NGO也可以成爲企業向自然友好(nature-positive)轉型的助力者。”生物多樣性是自然資本的一部分,生物多樣性越豐富,越有益於自然資本的健康和穩定。在當天的“面向自然的投資: ESG視角下的生物多樣性”主題邊會上,蔣澤銀以“蔚海行動-濱海溼地保護修復項目” 爲題進行發言,介紹了“蔚海行動”鼓勵和支持民間組織利用社會資本,在科學的指導下參與沿海溼地保護和恢復提供平臺。到2022年,該項目保護了重要的沿海溼地,如紅樹林、海草草甸、潮汐沼澤等,面積超過2萬公頃,中國沿海地區的直接和間接受益人數超過1000萬。

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項目總監蔣澤銀(右三)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女性力量

從環保意識崛起到環保運動的蓬勃發展,女性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環境保護歷史上留下了絢麗燦爛的篇章。女性已經成爲保護自然不可或缺的力量。

12月17日,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北京環保娃娃公益發展中心聯合承辦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遇見她”主題邊會,是大會期間在中國角舉辦的唯一一場以性別倡議爲主題的活動。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孫莉莉從自身經歷出發,分享瞭如何提升女性在生態環保中的領導力和影響力。“我親歷和見證了一大批女性環保公益人的成長,但同時我也看到,女性在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所起的作用和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希望進一步加強女性在生態環保領域的領導力和影響力。”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孫莉莉

“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達成,展示了國際社會攜手努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雄心與行動,展示了國際社會共同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走上恢復之路的團結與合作。

面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前所未有的挑戰,阿拉善SEE願與全球各界政府、企業、公益組織等多方力量一起,加強交流、團結合作,守護全球生物多樣性,推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世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