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市中心醫院:16歲沉睡少女成功獲救

伴着急促的腳步聲、平車推動的車輪聲、監護儀器的滴答聲,仍在“睡夢”中的小雨(化名)被推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血液內科。

16歲的小雨是一名高中女生,半年前出現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經當地醫院診斷爲貧血。

1月4日,小雨在家自測核酸抗原爲陽性,並逐漸出現發熱、四肢冰冷、心率加快、嗜睡等症狀。

1月7日,小雨父親發現女兒陷入持續昏睡,不叫不醒,將其緊急送至黃岡市中心醫院。

危!“血紅蛋白僅19g/L”

當晚7點入院後,經緊急檢查,初步診斷考慮溶血性貧血、新冠病毒誘發溶血再障危象。

溶血性貧血是由於紅細胞破壞速率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而發生的貧血。在慢性溶血過程中,由於某些誘因作用突然導致骨髓短暫的造血功能停滯,便可能引發更爲嚴重的溶血再障危象。

眼下,小雨血紅蛋白僅有19g/L,而正常女性最低限爲110g/L,也就是說,小雨體內只剩下正常六分之一的量。

此時,小雨的血液中沒有足夠的血紅蛋白運輸氧氣,由此引發的大腦供氧不足等病理性變化。“這種身體狀況,隨時可能出現休克、死亡等嚴重後果,必須立即輸血搶救!”

急!“配血不合、血庫告急”

在收到緊急用血的輸血申請單後,輸血科立即進行配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配型中發現,小雨的紅細胞抗體篩查陽性,交叉配血不合,同時還可能伴隨冷凝集素綜合徵。

在緊急啓動專家會診後決定,在做好應急預案的前提下,進行紅細胞輸注,盡全力挽救小雨的生命。

此時年關將至,並受疫情影響,血庫告急。在輸血科主任肖華的帶領下,輸血科全員出動,緊急調配血源,於當晚10點爲小雨輸上續命的血液。

輸血過程中,血液內科醫護人員全程觀察小雨的身體狀況,以防發生輸血反應。同時,管牀護士爲小雨手臂敷上暖暖的熱水袋,並對血袋進行水浴保溫,儘量避免進一步引發冷凝現象,確保輸血順利進行。

緊急輸血後,小雨心率降了下來並逐漸清醒,複查血紅蛋白爲38g/L。

重!“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

後續爲小雨完善骨髓穿刺等檢查後,她被明確診斷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抗磷脂抗體綜合徵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

通過對小雨身體狀況的動態評估和準確研判,血液內科團隊爲其制定了血漿置換+大劑量激素衝擊治療的救治方案,儘快爲她清除體內導致溶血的抗體。同時,爲她制定預防血栓、保護臟器功能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的對症治療方案。

通過連續兩次血漿置換,小雨的血紅蛋白進一步恢復至55g/L,網織紅細胞增高、紅系造血恢復,脫離危險,爲後續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

考慮到單身父親照顧女兒有所不便,血液內科護理人員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特別給予小雨無微不至的照顧。1月31日,在多學科協作的有效救治和全程嚴密動態監護下,小雨康復出院。

黃岡市中心醫院血液內科主任蘇梅芳介紹,作爲全市唯一的獨立血液內科病區,已成功救治多例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嗜血細胞綜合徵、DIC、造血功能衰竭等血液病急危重症,讓血液病患者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先進的血液病診療服務,守住危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防線。(通訊員:範琳琳 陳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