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張大片,看盡中國野生生物之美!
2月24日,2022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頒獎典禮全網發佈,攝影和視頻兩大單元共計19個獎項正式揭曉。
本屆年賽攝影單元設置七個組別,分別爲哺乳動物組、鳥類組、植物和真菌組、其他動物組、自然保護地組、中國特有種組、手機組驍龍特別獎。經過嚴格而激烈的初評、複評和終評,專業評委團最終從53900幅國內外作品中,評選出62幅獲獎作品。
《奔走在水墨羌塘》作者:李彬彬。作爲年輕的女科學家、生態保護工作者、自然攝影師,李彬彬榮膺年度最佳自然攝影師。
本屆年賽視頻單元設置短片組、短視頻組、手機組驍龍特別獎和B站特別創作組四個組別,從756部投稿影片中,由專業評委團評選出22部獲獎作品。
2022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驍龍作爲影像技術合作夥伴,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作爲公益戰略合作伙伴,嗶哩嗶哩作爲獨有戰略合作平臺,主題聚焦“中國特有種”,關注生物多樣性,用攝影、視頻等形式多維呈現與人類共生共存的自然之靈。
從2020年至今,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作爲全球一個由中國人主辦的同類型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3年,受到73個國家和地區的關注,積累了超過20000分鐘的野生生物珍貴影像、近10萬部投稿作品、401部獲獎作品,相關內容全網播放量總計超3億,三年累計發放獎金共416.15萬元;2022年還曾受邀登上聯合國舞臺,向世界講述中國用自然影像助力生態保護的精彩故事。
大咖空降頒獎禮,女神、大師與少年同臺講述保護故事
在2022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頒獎禮上,女性力量閃耀。三代女科學家“世紀同臺”,享有國際至高聲譽的生物學家、動物行爲學家珍·古道爾博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領軍人物呂植教授,和深具潛力的青年學者、自然攝影師李彬彬,三位傑出的女性齊聚一堂,讓我們看到自然影像創作與野生生物保護的火種代代相承。
獲得年賽年度最佳自然攝影師的李彬彬,受呂植教授的啓發走上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之路;而呂植教授在青年時代,又曾深受聯合國和平使者珍·古道爾博士的激勵,在當年女性並不被看好的社會背景與行業環境下,堅定了自己的職業選擇。一代一代女性學者、保護工作者和自然影像創作者的薪火相傳,令人深深觸動與敬佩。
首位斬獲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WPY)年度大獎的中國攝影師,廣爲流傳的《生死對決》作者鮑永清分享了創作心路歷程。十幾年的野生動物攝影生涯,令他見證了草原上無數生命律動的奇蹟,藏狐和旱獺的經典“表情包”不過是衆多生命奇觀中的一朵浪花。他用鏡頭將家鄉的祁連山,青海海西州天駿草原,“野生動物的天堂”般的美麗畫卷呈現給全世界。
鮑永清團隊在本屆年賽視頻單元收穫豐碩。《藏狐》獲得了短視頻組最佳野生生物提名,生動講述了藏狐和旱獺在嚴酷環境中鬥智鬥勇、互相博弈的生存故事;《雲上的貓貓》獲得了短片組最佳野生生物提名,用童話般的口吻,描繪了兔猻一家波折而又充滿溫情的生活故事;《雪山的呼喚》斬獲短片組最佳攝影獎項,以爐火純青的鏡頭調度,完成了高難度的動物行爲捕捉,完整記敘了兩代雪山之王生生不息的故事。
本屆年賽攝影單元鳥類組的冠軍朱興超,已經連續三年參加年賽,2021年,朱老師的兒子朱梓墨小朋友也參加了年賽,憑藉《雪豹一家》獲得了自然繪畫單元未成年組野生生物獎項的冠軍。
朱興超用鏡頭爲深圳灣的黑臉琵鷺“迎來送往”,從二十多歲拍到四十多歲,他用衆生平等的原則對待拍攝對象:把快門的聲音降到最小,不打擾到動物;儘量低角度拍攝,爲了讓人們和鳥兒互相平視……朱興超所有的攝影作品,朱梓墨都是首觀衆。父子倆將這份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熱愛傳遞給更多人。
技術助力生態保護,看見更多野性精彩
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三年來一直堅持用科技的力量傳遞生命的力量:在業內開創用手機拍攝野生生物的先河,始終走在自然影像創作的技術探索前沿;2022年,組委會使用驍龍手機,歷時7個月製作了“發現中國特有物種”系列紀錄片;還靈活結合手機、無人機、智能汽車,藉助智慧網聯終端技術拍攝秦嶺的野生生物,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探索與實踐。
影像技術的進化,賦予了手機拍攝既便捷靈活,又功能強大的優越性,給自然影像構思與拍攝都帶來極大自由:夜拍、航拍、水下拍攝、超微距拍攝,無論是竹子的細胞,還是在山林間跳躍的川金絲猴,如今都能用一部手機拍攝完成。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野性中國創始人奚志農,《中國國家地理》融媒體中心“狐主任”無窮小亮分別爲攝影和視頻單元手機組驍龍特別獎頒獎。奚志農分享了使用手機拍攝被大雪掩埋的蒼山自然中心的經歷;小亮講述了在海南吊羅山的一條普通溪流上,用手機記錄到17種中國特有物種的神奇之旅。
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表示,驍龍始終堅持用科技的力量,傳遞生命的力量,在萬物智能互聯時代,保護萬物共存的生態。希望不斷探索移動影像技術的無限可能,擴大自然影像創作的“朋友圈”,讓更多人輕鬆加入到物種影像信息的記錄與分享中來,創造更大的創意想象空間,更多的生態保護的嶄新機遇。
拍攝自然好故事,看見生命的力量。鏡頭裏令人屏息的天地生靈之美,喚醒我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瞭解與關注。“萬物新生”2022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頒獎典禮,分享萬千生靈的天縱喜悅,來一場海納自然的野性狂歡!
在B站、微博搜索“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回看頒獎典禮。讓我們一起感受野生生物影像帶給我們的震撼和感動,一起聆聽藏在影像背後的野性的呼喚,感受這場科技對生命的禮讚,願更多的人加入到物種與生境的記錄中來!
2月24日,2022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頒獎典禮全網發佈,攝影和視頻兩大單元共計19個獎項正式揭曉。
本屆年賽攝影單元設置七個組別,分別爲哺乳動物組、鳥類組、植物和真菌組、其他動物組、自然保護地組、中國特有種組、手機組驍龍特別獎。經過嚴格而激烈的初評、複評和終評,專業評委團最終從53900幅國內外作品中,評選出62幅獲獎作品。
《奔走在水墨羌塘》作者:李彬彬。作爲年輕的女科學家、生態保護工作者、自然攝影師,李彬彬榮膺年度最佳自然攝影師。
本屆年賽視頻單元設置短片組、短視頻組、手機組驍龍特別獎和B站特別創作組四個組別,從756部投稿影片中,由專業評委團評選出22部獲獎作品。
2022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驍龍作爲影像技術合作夥伴,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作爲公益戰略合作伙伴,嗶哩嗶哩作爲獨有戰略合作平臺,主題聚焦“中國特有種”,關注生物多樣性,用攝影、視頻等形式多維呈現與人類共生共存的自然之靈。
從2020年至今,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作爲全球一個由中國人主辦的同類型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3年,受到73個國家和地區的關注,積累了超過20000分鐘的野生生物珍貴影像、近10萬部投稿作品、401部獲獎作品,相關內容全網播放量總計超3億,三年累計發放獎金共416.15萬元;2022年還曾受邀登上聯合國舞臺,向世界講述中國用自然影像助力生態保護的精彩故事。
大咖空降頒獎禮,女神、大師與少年同臺講述保護故事
在2022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頒獎禮上,女性力量閃耀。三代女科學家“世紀同臺”,享有國際至高聲譽的生物學家、動物行爲學家珍·古道爾博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領軍人物呂植教授,和深具潛力的青年學者、自然攝影師李彬彬,三位傑出的女性齊聚一堂,讓我們看到自然影像創作與野生生物保護的火種代代相承。
獲得年賽年度最佳自然攝影師的李彬彬,受呂植教授的啓發走上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之路;而呂植教授在青年時代,又曾深受聯合國和平使者珍·古道爾博士的激勵,在當年女性並不被看好的社會背景與行業環境下,堅定了自己的職業選擇。一代一代女性學者、保護工作者和自然影像創作者的薪火相傳,令人深深觸動與敬佩。
首位斬獲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WPY)年度大獎的中國攝影師,廣爲流傳的《生死對決》作者鮑永清分享了創作心路歷程。十幾年的野生動物攝影生涯,令他見證了草原上無數生命律動的奇蹟,藏狐和旱獺的經典“表情包”不過是衆多生命奇觀中的一朵浪花。他用鏡頭將家鄉的祁連山,青海海西州天駿草原,“野生動物的天堂”般的美麗畫卷呈現給全世界。
鮑永清團隊在本屆年賽視頻單元收穫豐碩。《藏狐》獲得了短視頻組最佳野生生物提名,生動講述了藏狐和旱獺在嚴酷環境中鬥智鬥勇、互相博弈的生存故事;《雲上的貓貓》獲得了短片組最佳野生生物提名,用童話般的口吻,描繪了兔猻一家波折而又充滿溫情的生活故事;《雪山的呼喚》斬獲短片組最佳攝影獎項,以爐火純青的鏡頭調度,完成了高難度的動物行爲捕捉,完整記敘了兩代雪山之王生生不息的故事。
本屆年賽攝影單元鳥類組的冠軍朱興超,已經連續三年參加年賽,2021年,朱老師的兒子朱梓墨小朋友也參加了年賽,憑藉《雪豹一家》獲得了自然繪畫單元未成年組野生生物獎項的冠軍。
朱興超用鏡頭爲深圳灣的黑臉琵鷺“迎來送往”,從二十多歲拍到四十多歲,他用衆生平等的原則對待拍攝對象:把快門的聲音降到最小,不打擾到動物;儘量低角度拍攝,爲了讓人們和鳥兒互相平視……朱興超所有的攝影作品,朱梓墨都是首觀衆。父子倆將這份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熱愛傳遞給更多人。
技術助力生態保護,看見更多野性精彩
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三年來一直堅持用科技的力量傳遞生命的力量:在業內開創用手機拍攝野生生物的先河,始終走在自然影像創作的技術探索前沿;2022年,組委會使用驍龍手機,歷時7個月製作了“發現中國特有物種”系列紀錄片;還靈活結合手機、無人機、智能汽車,藉助智慧網聯終端技術拍攝秦嶺的野生生物,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探索與實踐。
拍攝自然好故事,看見生命的力量。鏡頭裏令人屏息的天地生靈之美,喚醒我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瞭解與關注。“萬物新生”2022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頒獎典禮,分享萬千生靈的天縱喜悅,來一場海納自然的野性狂歡!
在B站、微博搜索“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回看頒獎典禮。讓我們一起感受野生生物影像帶給我們的震撼和感動,一起聆聽藏在影像背後的野性的呼喚,感受這場科技對生命的禮讚,願更多的人加入到物種與生境的記錄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