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享有“世界工廠的美譽”,擁有完整的工業生產和消費品製造產業鏈。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呈現指數級增長。然而,在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中國企業出海過程中的法律應對不足和合規意識薄弱。
2月28日,中歐跨境電商法律論壇暨2023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專題展推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該論壇由中歐跨境電商法律協會與北京周泰律師事務所聯合發起,邀請了來自研究電商領域的法學教授、電商平臺的合規負責人、跨境電商企業、物流、跨境支付代表以及中國和德國的執業律師,聚焦中國電商出海中遇到的合規問題並共同探討解決的路徑。
北京周泰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陳明律師表示,在中國跨境電商出海的浪潮中,有相當一部分渡過了初創期的企業必然要選擇品牌化、品質化和合規化的發展路徑,而這個過程不能缺少法律人的參與。
北京大學電商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教授和德國奧格斯堡大學法學院 Thomas M.J. Mollers教授在論壇上分別介紹了中國和歐盟電子商務法律框架和不同的立法思路。
薛軍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跨境電商出口要注意遵守所在地法律和電商平臺的規則,除了產品質量問題、知識產權問題外,還要避免使用一些不正當競爭的營銷手段。
論壇的實務討論環節,阿里巴巴國際站出口合規業務團隊負責人羅晨、從事跨境業務的北京周泰律所合夥人戴盈律師、德國TSP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Bettina Linder博士、德國HLB會計師事務所中國服務集團負責人左維、蘭劍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劉鵬、Gaib諮詢公司中國區負責人 Sherry Liu 分別從實踐經驗角度分析了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常見合規訴求,亞馬遜“封店潮”事件對跨境電商合規生態的重塑,電子商務合規的德國特色,在歐洲從事電商的財稅合規問題,海外倉如何爲跨境電商物流打通“最後一公里”和到歐洲註冊電商企業的合理安排步驟。
在圓桌討論環節,戴盈律師與寧波銀行北京分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董穎、板根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德國TSP律所高級合夥人Jens Haubold圍繞着中國電商出海外匯便利化服務,電商加強建設自身品牌、減少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和投資本地化減少合規阻力等問題展開了有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