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行業是能源領域全球投資增速最快的行業,2023年全球氫能消費總額預計將超過78億美元。據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 Council)預測,到2030年全球氫能領域投資總額將達到5000億美元。到2050年,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能源終端需求,氫能產業將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並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
隨着氫能源的熱潮襲來,我國各地陸續出臺的氫能規模化發展政策,探索多元化氫源供給模式。
發展氫能產業 助力碳中和
近年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氫能領域相關政策,涉及財政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氫能技術研發、加氫站以及氫能工業多元利用等多個方面,有力促進了產業發展。各地陸續出臺的氫能規模化發展政策,探索多元化氫源供給模式;氫能以其清潔零碳、高能高效、來源廣泛的特性,被認爲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發展氫能產業對於實現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2022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的能源屬性,從戰略層面對氫能產業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2023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印發《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徵求意見稿)》,提出在交通領域大力推動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全面替代傳統能源汽車,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這份意見稿,以2030、2045、2060爲時間節點,提出了一個更爲宏遠的計劃。這一文件一旦正式發佈,將對未來電力系統構建和創新幾十年發展意義深遠。而在這一過程中,氫能無疑也將扮演重要角色。
隨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發佈《關於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針對安全經濟的新型儲能電池進行開發,在氫儲能/燃料電池領域,要加快高效制氫技術攻關,推進儲氫材料、儲氫容器和車載儲氫系統等研發。支持制氫、儲氫、燃氫等系統集成技術開發及應用。這一文件的落實將強化氫能在能源系統中的橋樑作用。
各地出臺大力發展氫能源政策
2023年1月,共有18個省市發佈了氫能相關政策,共38項,其中上海、江蘇、內蒙各有4項政策發佈,山東、廣東、青海各有3項政策發佈。從這些政策看,氫能專項規劃制定和發佈在各地呈現風潮。其中常州市提出,對承擔國家、省核心技術攻關的項目,單個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200萬元;對推動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的,最高獎勵500萬元;對獲得國家和省立項的重大科技、產業公共創新平臺,最高獎勵1億元、5000萬元。
2023年2月,28天內就有31項相關政策發佈;19項重要中標結果公佈;56項重要簽約;47項項目有重大進展;5家企業完成融資。
國家級政策有4項涉及到氫能,其中3項是標準相關文件,由此可見目前氫能領域對標準化的急需程度。目前有多家企業也在積極參與相關標準制定工作,將促進標準化工作的推進速度。
國家標準委發佈的《氫系統安全的基本要求》從基本原則、設計風險控制、氫設施要求、檢測要求、火災和爆炸風險控制、操作要求、突發事件等方面,規定了氫系統風險控制的相關要求。該要求將於2023年4月1日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