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舉行主題研討會,專家評價:諜戰電影新的突破

根據麥家同名小說改編,高羣書執導,張譯、黃志忠、郎月婷領銜主演,成泰燊、沙溢、高捷、金世佳、李淳、曾夢雪主演,聶遠、黃璐特別出演的諜戰篇《刀尖》將於11月24日公映。11月15日,《刀尖》專家觀摩研討會舉行,與會專家從歷史、敘事、製作等多種角度,解讀影片的內涵及精神內核,共同揭開80多年前塵封的傳奇特工檔案。

研討會上,《刀尖》的出品人於冬表示影片是對“諜戰類型非常大膽且深入的探索”,尤其填補了抗戰類型當中的一段歷史,“展示了1937年之後的南京,汪僞政權統治下這裏是怎樣的龍潭虎穴”。導演高羣書談起影片的籌拍過程時也很是感慨,他直言從該劇本從2014年左右就開始籌備,並且沒有沿用套路,因爲自己是“學中文的”,“更注重文學性和人物性格”,希望拍出“性格和命運的關係,時代和命運的關係”,“把這段歷史‘打撈’出來,不要忘記歷史”。

原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教授認爲《刀尖》“爲諜戰電影帶來新意”,“一條主線敘事線加一條輔敘事線的平行敘事”讓電影敘事技巧出色,而發生在南京的諜戰故事也避免了雷同,能爲“中國電影,尤其是諜戰影視劇帶來新春天”;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表示電影打破套路,尤其對生與死的展現讓人印象深刻,“非常多的死亡,有時候是遠超於觀衆的心理預期的提前死亡,很有衝擊力”;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田卉羣也認爲《刀尖》“挑戰觀影習慣”,因爲劇情並非呈現類型化,而是“爲了濃縮歷史真相”,展現“充滿不確定性的真實歷史”;隨後田教授也感慨道,在電影中那種極端的環境中待久了,很容易會喪失人性,唯有“人性經過了考驗”,才能“越過這道刀鋒”,讓本片堪稱與《風聲》“雙鋒並立”。

《刀尖》的主題立意也得到專家們的肯定與稱讚,《電影藝術》雜誌主編譚政表示電影“觀感刺激”,雖然角色衆多,人物衆多,敘事複雜,但都是爲了呈現“歷史的多面貌”,“截取這段歷史截面,看到了歷史必然走向”;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張文娟則認爲電影對那個年代女性處境的表達讓自己深受感動,“她(林嬰嬰)是一個妻子,是一個母親,也懷着對於民族的責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也歸納電影有着“生死敘事到信仰敘事、宮鬥敘事到歷史敘事、人性敘事到爽文敘事”的多種的穿透力和震撼感。

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張丕民做了“壓軸”總結,直言高羣書導演“薑還是老的辣”,在《刀尖》中自己看到了導演對生活和藝術的積累、對如今和過去的感悟、有着廣大觀衆需求下的情緒釋放,“希望這類的片子,不但是有票房,而且是高票房,這就是我們(電影市場)將來蓬勃發展的一個基礎”。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