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牛小曼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邵羣玉】“無論你是簡簡單單來坐一次感官神經的過山車,還是看過後有情感上的觸動,或者能引發大家對原生家庭的探討,都有意義。”由曹保平執導,黃渤、周迅領銜主演的電影《涉過憤怒的海》25日上映,影片講述漁民老金(黃渤飾)得知女兒離奇死亡的消息後跨海尋仇,嫌疑人卻在其母親景嵐(周迅飾)的庇護下不斷潛逃的故事。黃渤、周迅近日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分享了影片的幕後故事與參演感受,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次既新鮮又富有挑戰性的創作體驗。正如周迅所言:“打開慣常之外的潛能,把表演的範圍拓寬一點點。”
“把想象變成故事”
環球時報:參演電影《涉過憤怒的海》的契機是什麼?
黃渤:一直想和曹保平導演合作,其實早在他拍攝《烈日灼心》的時候就有機會,但因爲各種原因沒湊到一起。這次導演剛有故事想象時就問我了,能夠遇上這樣一位要求高、審美好的導演挺不容易的。我們在碰撞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把想象變成故事,然後把故事細化,形成最終的人物。老金這個人看起來簡單,但我們要在一個粗線條的人物身上劃出很多細膩的刻痕,這是比較有意思的。
周迅:我之前和曹保平導演合作過《李米的猜想》,很喜歡那次的創作氛圍,也會對他的劇本充滿期待。這次導演告訴我有個角色叫景嵐,她是個不一樣的母親。我覺得故事寫得很真切,主題有意義,讓人想要參與其中,更何況我沒有演過景嵐這類角色。父母和生活環境塑造了每個人的性格,而老金和景嵐恰恰是以不同情緒對待孩子的父母。我沒有孩子,但我看了不少關於原生家庭的社會新聞,還會代入朋友家的小孩和自己父母,做一些身份轉變的想象。
環球時報:老金在瘋狂復仇的過程中經歷哪些情緒變化?結尾部分他在燈塔上陷入思考那一幕想講述什麼?
黃渤:其實一開始老金是懵懂的,爲女兒復仇的衝動是種天性使然。但慢慢地,他被所謂的倫理義務,以及“要給自己一個說法”等想法給矇蔽了,他以爲他愛女兒,實際上他只是在追求復仇行動的完整性,想給自己一個交代。
電影未必只有一個結尾,那場戲最初設想了好幾種方向,釋然、解開,無疑是最好的一個方向。但能不能真正解開?影片並沒有給出答案。後來,女兒對於愛的闡釋,也可以讓觀衆回過頭再咀嚼一遍故事,咀嚼一遍自己的情感、人生,可能會咂巴出很多不同的味道。
演員是導演的“供貨方”
環球時報:此次拍攝的難點是什麼?
黃渤:我覺得體力上、技術上的難度都沒什麼,最重要的是如何緊緊纏繞創作主題,以及人物這根主線,準確、豐富地表達出來。導演的高要求對於演員來說是個磨練,我知道這塊骨頭難啃,不然咱來幹嘛呢?心情是痛苦又興奮,也總是擔心有些表現沒那麼充分,層次不夠豐富,沒達到導演最初想象的樣貌。因爲在我看來,演員應該是給導演提供不同解決方案的人,就像一個“供貨方”。導演拿到這些“材料”,才能在後期繼續完成創作。
周迅: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難點。作爲演員,碰到曹保平這種導演是幸運的,也是非常愉悅的一次挑戰。導演對於情緒的豐富度和深入度要求很高,他會幫你去打開慣常之外的潛能,把表演的範圍拓寬一點點,這一點點其實挺不容易。當然,對我而言最困難的還是怕水,也爲了拍戲學過游泳,但依然會感到恐懼。
環球時報:拍攝車禍倒吊戲和高空墜樓戲時有何感受?如何看待網友給予的“戲瘋子”這一評價?
黃渤:我自己掛在樓邊上的時候感慨“哎喲,到這歲數開始玩成龍了”,又是撞車,又是在幾十米高空上被一根小繩吊着,這感覺挺懸的。我們給導演起了個不太好聽的外號,說“平”跟他沒有一點關係,應該叫“曹保瘋”,有的時候他跟演員一樣入戲,要求到極致,希望大家都能達到他想象中的樣子。導演都叫“曹保瘋”了,演員不可能不瘋。影片就是這種類型,它需要把人逼到極致,而演員爲了達到極致不得不做出某些表現,看起來會比較瘋。
周迅:車禍其實還好,只不過倒吊着在生理上比較難受。那場戲時間很不寬裕,我們要跟天空搶自然光、搶時間,所以我吊起來後就不想再下來。不然除了會浪費光線,也會浪費黃渤的情緒,畢竟把情緒穩固住並不容易。但倒吊時間久了反而也幫助了自己,人難受起來有種本能的憤怒,因此那場戲爆發力特別強。
“所看即所得”
環球時報:《涉過憤怒的海》想向觀衆傳遞怎樣的聲音?
黃渤:電影是客觀存在的,導演營造出一種情緒,雖然也有作者性表達,但最重要的不是傳遞什麼,而是觀衆能夠感受到什麼。其實電影本身沒有那麼大的責任,只要能多做一些嘗試和探討都是好的。每個人有自己的見解,對於類型片,無論你是簡簡單單來坐一次各個感官神經的過山車,還是看過後有情感上的觸動,跟自己有所聯繫、有所對照,或者能引發大家對於社會上類似原生家庭問題的探討,我覺得都是有意義的。不管怎麼樣,所看即所得,你能夠感受到的都是屬於你的。
環球時報:在片場發生過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黃渤:有天我們拍完戲累得一塌糊塗,搬了兩把椅子坐着,看着夕陽一點點落下來,後來出現月牙,一鉤殘月掛在天邊,聊了聊從小到大的成長。
周迅:海灘重場戲收工的時候已經是傍晚,那天天氣非常好,細細的月牙掛着,我們在懸崖邊上聊了很久。
環球時報:在即將過完的2023年收穫了什麼?明年有什麼小目標?
黃渤:收穫蠻大的,中國電影開始展現出它以往的活力,許多新片陸續上映,有種重新背起包繼續往前走的感覺。還有另外一個收穫是十多斤肉,明年的小目標就是減下來。
周迅:我今年最大的收穫,或許是越發明白了“順其自然”更深半層的內涵。明年希望再遇到一個好的、有意思的故事和角色帶給觀衆,還有就是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