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好似不管人間有什麼悲痛,又帶着它的溫暖與香色來到北平。地上與河裏的冰很快的都化開,從河邊與牆根都露出細的綠苗來……”隨着說書人的開場唸白響起,老舍筆下濃郁到化不開來的京味兒,在舞臺上彌散開來。昨晚,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田沁鑫執導的話劇《四世同堂》上海站演出在連演四天後於上海文化廣場圓滿落幕。跟隨臺上演員精湛的表演,觀衆們一同走進半個多世紀前的老北京胡同,細細品讀這首平民史詩。
《四世同堂》講述了北平“小羊圈衚衕”中祁、冠、錢三家人在抗日戰爭時期裏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的故事。作爲最擅長寫“人”的平民作家,老舍在《四世同堂》裏使用百科全書式的寫法,對17個家庭的130個人物進行了均勻而細緻的刻畫。舞臺上,小說的三部分直接轉化爲三幕話劇,田沁鑫將85萬字的原著濃縮爲三小時話劇,展開一場白描式的“羣像寫生”,在“新現實主義”手法的表現下,三戶人家的院內、室內和衚衕風情被巧妙地鋪陳開,老北京人的衣、食、住、行立體地呈現在觀衆眼前。
“戲保人,人保戲”,觀衆的評價忠實地反映了經典作品與好演員之間相輔相承的關係。本次上海演出彙集了劉金山、尤勇智、吳彼、師悅玲、靳大忠、姬晨牧等一衆實力派。自2010年10月首演至今,《四世同堂》已演出了近400場,因爲擁有豐富的角色,它也成爲國家話劇院的“試煉場”。“許多年輕演員從拉洋車開始,在其中鍛鍊自己的演技。一個劇院有這樣一部戲不容易,對劇院和演員的成長都是一個良機,這是一部可以再演12年的作品。”“祁老人”扮演者尤勇智表示。
“每次來都像是一次考試,上海有深厚的劇場文化,這裏的觀衆懂戲。”尤勇智向記者介紹,昨晚是他第十次飾演“祁老人”,此前,他更多地以“說書人”的身份參與進這部作品。“在老舍先生筆下,這是一位很傳統的老人,身上充滿着剛勁,他也將很多心裏想說的話賦予這個人物。”
在《四世同堂》的衆多角色中,性格張揚跋扈的“大赤包”也是最濃墨重彩的反派之一,扮演者師悅玲將其稱作“一個壞到明處的人”。她說:“老舍筆下的人物,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都非常通透。”與尤勇智一樣,師悅玲也經歷過角色的轉變。最初,她在劇中飾演敢愛敢恨的“尤桐芳”。爲了創作好這個角色,師悅玲在聲音、形體等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大赤包’大大拓寬了我的戲路,給我帶來了很多可能性,這就是戲劇舞臺的魅力。”
據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介紹,此次《四世同堂》在上海演出可謂好事多磨,前後經歷三次延期,但80%的觀衆都選擇靜待好戲開演。10月14日-16日,另一部同樣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田沁鑫執導的話劇《直播開國大典》也將首次出京登臺上海文化廣場,延續劇場與國話經典話劇系列合作。(記者 王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