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羣星獎決賽近日收官,六大門類百餘個節目和團隊展現了羣衆文藝創作不拘一格、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出彩作品源自生活
羣衆文藝創作的魅力在於真實,這種真實既表現在內容上,更深涵於情感中。在戲劇類決賽作品中,辛勤的建設者通過自身奮鬥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比比皆是:《瑤歌不老唱千年》《蘭江渡》《一個也不能少》講述了基層幹部真誠奉獻、辛勤爲民,帶動村民實現鄉村振興的佳話;《芝麻官鑽笆斗》塑造了基層幹部嚴守黨性、一心爲民的崇高形象;《安居樂業》展現了“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果;《在路上》謳歌了四川援藏工作者奉獻青春、建設家國的動人詩篇。
創作源自生活。在羣星獎的舞臺上,很多出彩的作品都來源於田間地頭,在表演者真摯樸實的演繹中透出精神拔節的昂揚生機。鼓曲組唱《幸福的記憶》用京津冀最有特色的曲藝形式歌頌了三地人民“舍小家爲大家”“先有國後有家”的家國情懷;小品《打折》讚美了陌生人之間的善意和溫暖;《我的未來不是夢》由小人物艱苦奮鬥的故事投影了整個社會奮發向上的蓬勃朝氣;音樂劇《熄燈三分鐘》圍繞一場關於金錢與良心的抉擇,引發了對人性的思考;二人轉《好評》生動描繪了平凡工作崗位上千千萬萬追求美好生活的勞動者,展現了小人物、大情懷。
從整體情況來看,今年羣星獎的參評作品普遍貼近生活、貼近羣衆,短小精悍且通俗易懂;在主題立意上,大都緊扣時代脈搏,聚焦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展現衆志成城抗疫精神,謳歌建黨精神,引發觀衆強烈共情共鳴;在藝術表現形式上,突出地域特色、鄉土氣息,積極嘗試賦予傳統文化豐富的時代內涵,呈現出年輕化、耳目一新的精品佳作。此外,還有許多參評作品是經過反覆打磨、在基層廣受好評、久演不衰的“長紅”節目。
“雲上羣星獎”惠民不落幕
今年,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在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和公共服務司的指導下,依託國家公共文化雲,聯合相關地方雲和新媒體矩陣於日前推出了“雲上羣星獎”,推動羣星獎線上線下融合開展,有效擴大了本屆羣星獎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讓羣衆文藝優秀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羣衆。
“雲上羣星獎”作爲羣星獎線上傳播主平臺,提供演、宣、賞、評一體化線上服務,讓羣衆通過手機“一站式”參與羣星獎評獎全過程。目前,已推出本屆羣星獎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廣場舞、羣衆合唱決賽入圍作品及團隊視頻177個,開展羣衆合唱決賽線上展播、廣場舞決賽開幕式展演、廣場舞決賽線上展播等決賽直播5場。
“雲上羣星獎”專題通過最新動態、重點推薦、雲展播、精彩節目、圖片直播、入圍作品、獲獎作品7個欄目,全面展示羣星獎各項內容。羣星獎賽事進行分階段呈現,在決賽前,集中推出各省初選活動直播,提前發佈預熱177個決賽入圍作品,讓觀衆一睹爲快。決賽期間,實時推出決賽直播,跟進最新進展。決賽結束後,將推出頒獎晚會、惠民演出、優秀作品巡演等周邊活動,讓羣星獎“永不落幕”。
從8月22日至9月14日,“雲上羣星獎”對羣星獎決賽、惠民演出、頒獎晚會開展分時段、多視窗、多地接力、全景式網絡直播,爲觀衆帶來羣星獎線上集中直播和多視角欣賞體驗。此外,首次推出“羣星獎倒計時”“羣星獎零距離”“圖片直播”,通過慢直播、主持人帶看、現場拍照記錄,帶領觀衆賞美景、看會場、走後臺,見證決賽籌備過程,多角度、全方位展現羣星獎決賽盛況。
今年,羣星獎還首次通過學習強國、央視頻、微信公衆號、微博、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新媒體矩陣進行多渠道宣推,通過直播、短視頻、圖文等手段,多角度宣傳展示羣星獎決賽、優秀作品、幕後花絮、最新資訊等精彩內容。(記者 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