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4集、每集50餘分鐘片長的紀錄片《衆神之地》,自7月11日在B站上線以來廣受好評,雖然收官已近兩個月,但口碑仍持續走高,目前以豆瓣9.3分位居今年國產紀錄片榜首。
片名中的“衆神”實際上指的是4種“華夏神獸”:青藏無人區的野犛牛,中華白海豚,雲南野生亞洲象和野生東北虎。它們曾是遠古圖騰,如今對中華大地上不同區域的自然生態具有重要的代表作用。
導演曾海若說,他很早就想以紀錄片的方式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衆神之地》之所以選擇以動物尤其是這4種位於食物鏈頂端的大型哺乳動物作爲切入口,是因爲“野生動物是自然的晴雨表”,而且“動物類紀錄片是紀錄片的重要類型,也是中國紀錄片相對薄弱的題材”,他希望能有所突破。
這部紀錄片雖然以動物爲主角,但本質上是一部人文紀錄片。首集《荒野上的輪迴》播出後,片中無人區巡護員救助落單小犛牛的故事被網友熱切關注。小犛牛把保護站當家,跟着巡護員一起出操、散步,很有靈性。
第二集《粉紅色的回憶》完整拍攝了成功救助中華白海豚的真實案例。爲了讓誤入內河的白海豚回到海洋,廣東江門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巡護員馮抗抗等帶領村民一起徒手挖掘水道。當擱淺泥潭的老年白海豚最終重獲自由,屏幕前許多網友熱淚盈眶。
《尋找故土》跟蹤呈現了雲南野生亞洲象家族的生存現狀,大象家族成員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網友的心。巡護員趙平與亞洲象家族“亦親亦友”的關係讓很多人動容,他與大象“老三”之間的互動彌足珍貴。
1988年,中外專家經過聯合調查,認爲中國已無繁衍的東北虎種羣。然而《山神歸來》中,以馮利民爲首的研究團隊堅持用科學手段長期追蹤,加上東北森林生態系統持續向好,終於捕捉到年輕雌虎“十月”的蹤跡,它不僅在東北定居,還順利誕下4胎小虎。
《衆神之地》只有4集,卻歷時多年打造。曾海若團隊從2017年開始籌備,做了大量調研,拍攝歷盡艱辛,而且出片率很低。曾海若介紹,這4種動物都很難拍,比如亞洲象的拍攝費了最大力氣,熱帶雨林裏經常下雨,拍攝時還要翻山越嶺。他們經常很長時間都找不到象羣,令人十分氣餒;可是一旦找到了,攝製組會被野象追趕,非常危險。他表示,希望借這部紀錄片提醒大家,對自然要懷有敬畏之心,“不要去打攪動物,它們在哪裏生活,我們就提供方便;它們想做些什麼,我們就盡力幫助。這是最大的尊重。”(記者 苗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