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功夫下足了才能講好故事

我小時候喜歡做航模,常到家附近的工廠撿廢棄的鐵皮。宏闊整齊的車間、轟鳴的機器聲、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是我對工廠的初印象。接到《麓山之歌》的劇本後,我們走進許多企業調研,發現傳統的“工人造機器”已經轉變爲智能化的“機器造機器”,我覺得應該把鏡頭對準今天的工業、工人和工廠,展現這個時代的工業文化和工匠精神,奏響混合機器轟鳴聲與溫暖煙火氣的時代之歌。

電視劇《麓山之歌》是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禮讚新時代 奮進新徵程”展播劇目,國家廣電總局“我們的新時代”創作展播活動重點劇目。這部劇講述一家重工企業依靠自主技術創新攻關、勇攀高峯的故事,勾勒出中國裝備製造業“智造化”轉型發展的時代脈動。

工業題材劇涉及技術性和專業性的內容,視覺化呈現難度較高,是行業公認的“硬骨頭”。怎麼把專業硬核的知識傳遞給觀衆,進而引起共鳴?

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規律,是我們始終堅持的第一要義,也是這部劇拍攝的強大動力。此前,我們用了半年的時間去學習各種專業知識,柱塞泵的原理是什麼、挖機的型號有哪些、臂架泵車的作用是什麼……把功夫下足了才能講好故事,細微之處見真章,我們追求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來創作一部真實可信、經得起檢驗的工業題材劇。

讓電視劇創作迴歸戲劇性本身,才能給觀衆提供有質感的觀劇體驗。實際拍攝中,大量場景都在實景車間裏進行,現場收音、同期錄音後再進行復雜的後期處理。儘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現實主義題材劇的拍攝面臨許多困難,我們依舊樸實地堅持,劇中該有的生活感要保留,該有的生活場景一定要還原。從片頭到正片,我們運用大量鏡頭對機械運作的具體過程、操作原理進行細節特寫……機器也是這部劇的主角,我希望通過恢弘的視覺效果,演繹出人與機器的深情對視。

這幾年,主旋律劇逐漸成爲熒屏主流。如何讓主旋律劇更好看,對電視劇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回首30多年的創作之路,我執導了《誓言無聲》、《平凡的世界》、《功勳》之《能文能武李延年》單元、《百鍊成鋼》等多部主旋律劇目。好作品的生命力是無限的,《能文能武李延年》播出一年來,仍不斷收到觀衆自發地評論、推薦。這讓我感受到,年輕觀衆其實並不排斥或抗拒主旋律,關鍵是如何把今天年輕人的“代入感”調動起來,讓觀衆和角色之間產生跨越時空的情感共振。

我認爲,關鍵是加強主旋律作品的藝術特色,按照藝術規律去講好故事,讓觀衆自然而然受到感染,發自內心地認同作品所傳遞的價值觀念。比如,《麓山之歌》既詮釋了現實生活的真實變化,也採用了浪漫主義的視覺表現手法;《能文能武李延年》將戰爭場面進行高度逼真的還原,又融入細膩感人的情節觸動觀衆內心。一部優秀的主旋律電視劇,故事源於生活、人物真實可信、行爲符合邏輯、情節豐富生動,這幾個特質缺一不可。今天的觀衆不會被“假大空”糊弄,真實才能可信,可信從而帶入,帶入進而共情。

也要認識到,不是選擇主旋律題材就能創作出優秀作品。我一直堅信一個理念,那就是創作者不能用個人經驗去評判觀衆需求,不要關在書齋裏去想象觀衆。“怎麼拍”比“拍什麼”更重要,先解決“有沒有”,再來說“好不好”。讓人物真實與情感真摯相交織,用藝術真實與現實真實相呼應,用心用情用功把具有正向引導、體現藝術水準的作品呈現給觀衆——這就是我們作爲創作者的責任與擔當,也激勵着電視劇工作者不斷開拓更廣闊的題材空間。

(毛衛寧 作者爲導演,記者陳圓圓採訪整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