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北京青年相聲節圓滿落幕

9月18日晚,第十三屆北京青年相聲節在京演民族宮大劇院落幕。此次相聲節包括相聲作品比賽、歷屆獲獎演員展演、相聲節比賽頒獎暨獲獎節目展演等活動,很多新面孔加入到相聲節的比賽中,爲相聲藝術增添了活力。

全國74個作品參賽

“第十三屆北京青年相聲節系列活動”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北京曲藝家協會承辦。本屆相聲節相聲作品比賽自今年7月啓動以來,陸續收到了北京、天津、河北、重慶、遼寧等1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報送的參賽作品74個。

9月13日至15日,相聲作品比賽決賽在嘻哈包袱鋪五棵松劇場舉辦。李偉建、李增瑞、崔琦、武賓、王玥波、李菁6位藝術家組成評審團,對參賽節目進行認真評選,對作品的表演、創作有針對性地提出中肯的建議。經過三天五場的評選,比賽共評選出一等獎5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19個,優秀組織獎11個。

9月17日下午,獲得大賽一等獎的演員李涵、遲永志,張天蕾、李賓,楊佳東、尚星呈,梁洪昊、楊凱,在頒獎暨優秀節目展演活動現場展示了他們的參賽作品,李偉建、武賓作爲北京青年相聲節的資深演員登臺演出,爲青年演員們在相聲表演方面起到了示範作用。

展演活動特色鮮明

第十三屆北京青年相聲節活動策劃了特色鮮明的展演活動。“傳統相聲作品展演”體現了歷屆獲獎演員對經典作品的傳承,李偉建、武賓表演的《汾河灣》,應寧、王磊、王玥波表演的《八大吉祥》等,以講究的表演、細膩的颱風,表達對相聲這門傳統藝術的敬畏之情。

“相聲新作品專場演出”則展現了青年藝術家近年來的創作成果,付強、萬宇、王政、郭天翼、王梓然合說的羣口相聲《我當志願者》,賈旭明、李菁表演的《大話三國》,劉釗、孫超表演的《情商情商》等聚焦不同選題,或弘揚時代主旋律,或反映現實生活,或鍼砭時弊。

兩場展演活動集中呈現了北京青年相聲節這一品牌活動培養相聲人才、傳承發展相聲事業的積極態勢。

紀念演出致敬“北京二趙”

9月18日晚,紀念老舍先生命名“北京二趙”六十週年專場演出成功舉辦。演出由北京曲協名譽主席、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領銜,李建華、石富寬、付強、方清平等獻上精彩的相聲節目,向兩位前輩名家致敬。

上世紀60年代,老舍先生對來自各藝術領域的佼佼者特別關注和喜愛,親切的稱呼趙振鐸、趙世忠爲“北京二趙”,他們年輕有爲、充滿活力,上演了衆多膾炙人口的相聲作品,這一稱呼也得到廣大觀衆的認可。1954年起,趙振鐸與趙世忠合作,開始了兩個人的藝術生涯。1960年,二人一起加入了北京市曲藝團。

“北京二趙”是相聲界不可多得的一對黃金搭檔。他們互相尊重、精誠合作,演出中配合默契、珠聯璧合,曾經被列入最受觀衆喜愛的十對相聲演員之中。他們演出的經典傳統節目有《八扇屏》《學四省》等,新創節目有《媳婦往哪娶》《指媽爲馬》等。此次紀念演出旨在告誡相聲後人尊師重道,牢記前輩的教誨和他們對相聲藝術的敬畏。(記者 李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