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劇場走過四十年 資深戲劇人共話中國第一部小劇場話劇首演往事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9月19日是中國小劇場的紀念日。四十年前,中國的第一部小劇場話劇《絕對信號》就誕生在北京人藝。今天首演的《長椅》是我們北京人藝排演的第五十部小劇場話劇。”9月19日晚,北京人藝小劇場新戲《長椅》首演結束,劇組全體成員上臺謝幕時,擔任藝術指導的院長馮遠征這樣介紹道。當晚,李龍吟、傅維伯、楊乾武、李晏、王翔淺等幾位當年看過《絕對信號》的資深戲劇人,也相聚在北京人藝,暢談當年看戲感受,共同紀念中國小劇場四十年。

■李龍吟

從此知道戲劇有多種可能

特意選在9月19日這天召集老友相聚的北京戲劇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李龍吟,回想起40年前走進北京人藝看到《絕對信號》的震撼,依然非常興奮和激動,彷彿一切都歷歷在目。“1982年9月,我跟北京人藝演員叢林在一個電視劇劇組,19日那天晚上,他說他有演出,我們就到人藝來看戲了。”李龍吟至今覺得當時的感覺很特別,觀衆們都被帶進了一個大空屋子,坐在摺疊椅上,然後就看到一個好像火車集裝箱一樣的道具,還有幾個燈架子。演出前,導演林兆華還在對光。結果戲一開始,就把他給震了!“以前從來沒有這麼近看過戲,也沒見過這麼生活化的表演。演員就在我身邊表演,讓我真切感受到了在火車上站不穩的感覺,衝擊力特別大。還有那種表現火車的燈光、聲效,我都無法描述,那麼簡單的處理,但讓人特別震撼!現在的聲光電都達不到那個效果。”

李龍吟清楚地記得,當天看完演出之後,大家誰都不想走。北京人藝演員林連昆作爲《絕對信號》主演之一,就說大家一起聊聊吧。李龍吟當時特別激動,很想發言,還沒想好說什麼就舉手了。他問林連昆:“你離我這麼近演出,真的不知道我存在嗎?”結果全場鬨堂大笑。李龍吟回憶說,我太激動了,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全場就又鼓掌又大笑,氣氛特別熱烈!這場演出給李龍吟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儘管此前他曾跟隨父親李默然看過很多戲,但從來沒有一部戲,像《絕對信號》給他這麼大震撼,“從此,我知道了戲劇有很多種可能。”

■傅維伯

延續人藝傳統又開創了新思路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小劇場戲劇專業委員會主任傅維伯,當年曾是《絕對信號》的舞臺監督和劇務,他見證並且親自參與了整個戲的創作和演出全過程。演出時,有一場戲他還拿着一個雞毛撣子在追光面前晃,製造出火車錯車的燈光效果。談起這部中國當代戲劇史的里程碑之作,傅維伯表示:“我們首先得向林兆華導演致敬,是他開創了中國小劇場的先河。特別需要強調的,就是這個戲來自於生活。我們當時到鐵路上體驗了好幾次生活,還專門坐了守車。守車的剎車和客車完全不一樣,很猛,還把我們劇組的效果老師馮欽給撞了一下。這個戲雖然是個挺先鋒的作品,但是遵循着北京人藝現實主義戲劇創作的原則,要對生活有感受和認知。不僅表演,包括我們的燈光、舞美、音響、效果設計,都來源於生活。”傅維伯認爲,《絕對信號》不僅延續了北京人藝的藝術傳統,同時開創了新的思路,“讓我們的想象力從‘第四堵牆’中解放出來了。”也正是因爲受到《絕對信號》的影響,傅維伯後來成爲首任北京人藝小劇場經理、首任國家話劇院先鋒劇場經理,參與了幾十部小劇場戲劇的製作。

■楊乾武

打破戲劇統一和僵化的局面

1982年《絕對信號》首演的時候,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楊乾武剛剛畢業在四川萬縣地區文工團工作。第二年,他來到了自己嚮往已久的北京人藝,看到了已經換到首都劇場裏演出的《絕對信號》。“這個戲給我印象特別深,我現在還能記得劇中的女演員尚麗娟走到觀衆席中間,有一大段獨白,把具體情境中的人物心理和所有情感一下子都傾瀉出來了,我們都覺得很震撼,從來沒看過戲還能這麼演!”在楊乾武看來,《絕對信號》從戲劇史角度開創了中國探索戲劇的先河,打破了當時戲劇統一和僵化的局面,“中國當代戲劇、探索戲劇,是從小劇場開始的。”

■李晏

未拍影像成最大遺憾

被稱爲“中國當代戲劇活化石”的戲劇攝影師李晏,從1979年就開始看北京人藝的戲,當時他還是個中學生。1983年,他想考中央戲劇學院,也正是那個時候看到了《絕對信號》的演出。“那時候資訊不發達,我是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戲的演出廣告,然後就買票來看了。當時這個戲已經改在了首都劇場演出,但爲了營造小劇場的效果,就把舞臺上的大幕拉下來,然後把前面的樂池升起來,主要表演區域都在樂池部分,二樓觀衆席也不售票了,這樣觀衆和演員們的距離就很小了。”李晏坦言,自己當時並沒有完全看懂這個戲,但記住了兩個新穎的詞,“一個是小劇場,一個是守車”。李晏雖然爲中國當代戲劇拍攝了四十年的劇照,但是看《絕對信號》時他還沒攢夠錢買照相機,因此沒能拍到這個戲的劇照,“這是我最大的遺憾了!”

■王翔淺

走上戲劇道路的啓蒙

如今已經成爲知名音樂製作人的四季歡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翔淺,1982年時還是初中生,湊齊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錢,買了人生中第一場話劇票,走進了北京人藝。“沒想到,就是這部現在被認爲是中國戲劇里程碑的《絕對信號》。”王翔淺說:“因爲當時沒什麼錢,就買了最便宜的票,坐在最靠邊的位置上。但巧的是,《絕對信號》的演員們就是從我座位旁邊的安全出口上場的。當時演員們從我身邊一下子走上了舞臺,我頓時就覺得自己的票價值了100倍。因爲我是第一次感受到這種藝術形式,所以一下子就被戲劇的魅力給震撼了!”也正是因爲人生第一部話劇的巨大影響,讓她對舞臺和戲劇產生了極大的熱情,1990年進入了北京人藝工作,成爲人藝的一員,之後到日本留學,開啓了音樂劇製作事業。王翔淺感嘆道:“能有這麼多機緣,都起源於1982年這部《絕對信號》。這是我看的第一部人藝話劇,也是讓我熱愛舞臺、走上戲劇道路的啓蒙。” (記者 王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