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冊典籍,鐘鼎千秋。9月2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大型文化節目《典籍裏的中國》第二季啓播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出席,並與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爲山等嘉賓共同爲節目啓播。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編務會議成員李挺、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中國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張志清、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程鵬等參加啓播儀式。
《典籍裏的中國》第二季精選《永樂大典》《漢書》《禮記》《詩經》《越絕書》《文心雕龍》《齊民要術》《水經注》《說文解字》《茶經》等經典典籍,利用全新技術,在更加廣博的時間與空間維度上,詮釋出新的境界與風貌。
李國強在致辭中表示,保護中華典籍,重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更好地貼近時代、走進大衆、服務社會。《典籍裏的中國》以宏大的製作、精湛的特效技術、情景化的呈現和通俗化的闡釋,再現歷史、還原歷史,展現了中華文明獨一無二的價值理念、精神特質和氣度神韻,讓人們在瞭解典籍、親近經典的同時,深切感悟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從而激發出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匯聚起中華民族奮進新時代的蓬勃力量。中國歷史研究院將一如既往地爲節目提供專業支持,以更加精良的製作,讓書寫在典籍裏的文字活起來,讓古老的典籍煥發出新時代的光芒。
張志清代表合作單位中國國家圖書館對《典籍裏的中國》第二季開播表示祝賀。他說,古籍閱讀是小衆、分衆的,古籍傳播卻是大衆的。如果說古籍是一塊堅硬的岩石,那麼《典籍裏的中國》鑽頭之利、開掘之深、範圍之大、效果之顯著前所未有。歷代從事古籍整理保護的學者苦心孤詣、鉤沉搜佚、皓首窮經、爬疏整理、捨身護書、奉獻一生,維繫中華民族不滅的精神和不死的脊樑。《典籍裏的中國》,將戲劇、影視、文化、學術有機結合起來,反覆鍛造、淬火激發,“百鍊鋼化爲繞指柔”,真正實現了跨界融合,多維共創。
作爲總檯重點打造的大型文化類創新節目,《典籍裏的中國》採用“文化訪談+戲劇+影視化”的表達方式,對典籍裏蘊含的思想精華和傳奇故事進行情景化呈現和通俗化解讀。《典籍裏的中國》第一季創下了同類型題材節目的收視新高,全網話題閱讀量及播放量超60億次,在海內外掀起“典籍熱”,吸引衆多年輕人追更。新一季節目在敘事方法、表達手段及舞美呈現等方面創新升級,讓受衆真切感受到文脈千年的欣喜、墨香猶存的沉醉。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有關部門負責人,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美術館等單位代表,以及節目主創團隊等參加活動。
據介紹,《典籍裏的中國》第二季將於9月24日(本週六)晚8點檔在總檯央視綜合頻道(CCTV-1)首播,央視頻、央視網等新媒體平臺同步上線。首期節目將帶領受衆一起識讀中華典籍史上規模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