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爲人民綻放

近一段時間,各類藝術節、藝術季、文藝展覽相繼舉辦,爲廣大人民羣衆奉上文化大餐的同時,也充分展現了近年來我國文藝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

縱觀豐富的文藝活動,人民立場是貫穿其中的永恆主題。源於人民、爲了人民、屬於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本文結合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儀式暨惠民演出、第三屆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季等活動談談文藝的百花園如何爲人民綻放。

日前,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剛剛落下帷幕。閉幕式文藝晚會現場,投身雄安新區建設的建設者代表,各行各業的勞模代表、志願者代表、醫護代表、雄安新區羣衆代表以整齊的方陣會聚在舞臺下,沉浸在藝術的海洋中,這一幕令人感動。此刻,文藝百花園爲人民競相綻放。

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自1987年創辦以來,每3年一屆,已成功舉辦了12屆。本屆藝術節秉承“創新、開放、精品、共享、融合”辦節原則,線上線下結合,演出演播並舉,充分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工作的新作爲新氣象新高度,讓廣大觀衆感受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同時,盡享文化藝術盛宴。本屆藝術節期間,無論是展演、展覽,還是形式多樣的惠民活動,無不體現着“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這一辦會宗旨。而這一宗旨恰是各類文藝活動的共同遵循,這些文藝活動又呈現出一些共同特徵。

首先是精品薈萃成就藝術的盛會。在9月16日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儀式暨惠民演出中,姜昆、馮鞏等曲藝名家雲集,本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獲獎者紛紛登臺獻藝,帶來曲藝歌舞《花開新時代》、小品《難忘的生日》、評彈歌曲《花好月圓春風路》、方言說唱《霸王別姬》、技巧《綠色之戀》、雙簧《放鞭炮》、好來寶《科爾沁走馬贊》、情景說唱《運河追夢》、羣口相聲《笑語歡歌》等精彩節目,奉上一場“曲藝的盛會”。而在9月17日舉辦的《闊步新時代》——殷秀梅和她的朋友們大型音樂會上,《長江之歌》《黨啊親愛的媽媽》等名曲一一上演,一場“音樂的盛會”充分滿足了觀衆的期待。

而作爲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可謂精彩紛呈。這裏會聚了全國78家文藝院團、112個基層文藝團體近兩萬名文藝工作者,薈萃了81臺舞臺藝術精品、32個合唱團和1007件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從戲曲到話劇,從歌劇、舞劇到雜技劇,精彩劇目集中上演,讓人目不暇接。評劇《革命家庭》唱腔流暢,韻味濃郁;民族歌劇《沂蒙山》氣勢恢宏,蕩氣迴腸;花鼓戲《山那邊人家》讓童年歌謠飄入耳,讓鄉愁洶湧澎湃;京劇《楝樹花》一座孤島,一對夫妻,三十二年鑄就傳奇,讓廣大觀衆爲之動容。舞劇《五星出東方》以喜劇形式展現厚重歷史;話劇《塞罕長歌》以新穎視角譜寫創業史詩、生命交響;雜技劇《化·蝶》以“肩上芭蕾”演繹經典梁祝故事,無不令人感受到強烈民族風格與鮮明時代氣息的深度融合。

其次是羣衆共享匯成人民的節日。在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系列活動期間,“送歡樂到基層”等常規活動受到廣泛歡迎,活動目的就在於把文藝精品奉獻給人民,並在惠民演出中接受廣大觀衆的檢閱。而在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期間,廣大文藝工作者共赴藝術之約,爲人民抒懷,爲時代放歌。京津冀三地分別舉辦多姿多彩的聯動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品質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讓全國人民真切感受到文藝盛會的魅力。據統計,藝術節期間,近20萬人次走進劇場、美術館、博物館、展覽館,超3億人次共聚雲端,品味藝術節、雲賞藝術節、樂享藝術節,真正實現了“觀百部大戲、賞千件展品、匯萬衆活力”的辦節目標。

如今,儘管各大藝術節各項大獎逐漸花落各家,但相關展演展播、展覽展示、藝術普及、文化惠民等活動並不會結束,文藝百花園內碩果飄香,將持續爲人們提供豐厚的滋養。

最後是活動引領推介高峯之作。各類全國性文藝評獎和推優活動不僅評選推選出標定時代的作品和人才,而且充分發揮着樹立行業標杆的引領示範作用。中國藝術節等高規格文藝盛會集中呈現我國文化建設和藝術創作新成果,同時也會發揮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峯,廣大文藝工作者也完全能夠鑄就文藝高峯。

(作者:李營輝,系北京交通大學講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