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臺小製作各美其美,音樂劇在上海迎流光時代

這是一個讓音樂劇愛好者目不暇接的秋天——由音樂劇明星阿雲嘎擔任製作人,音樂劇《基督山伯爵》中文版最近公佈了多達29個國內一線音樂劇演員的“頂奢”建組陣容,上海文化廣場將見證這部大劇場劇目的首演;音樂人李泉領銜集結上海本土製作力量的《流光時代》也在火熱創排中,音樂劇致敬經典老電影《馬路天使》並觀照當下的上海故事,一個月後將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

有知名從業者傾情投入的旗艦級大製作,也有衆多在演藝大世界駐演的“小而美”作品,大中小戲共同構成了上海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音樂劇市場。從亞洲大廈到與亞洲大廈相距800米的上海大世界,在這些被譽爲中國“外百老匯”的演藝新空間內,多部小劇場劇目同時駐演;從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將爵士融入戲劇的《爵是我心》,到今潮8弄ARK酒吧吸引搖滾歌手Ricky加盟的《Little Jack》,博採衆長的環境式音樂劇揮灑着青年創作者的創意與熱情,展現了亞洲演藝之都的蓬勃活力。

“上海,無愧於一座百花爭豔、‘各美其美’的音樂劇之城。”在音樂學者陶辛看來,從早年只引進巨無霸級的大製作音樂劇,到如今大中小劇場作品各自煥發生機,上海的音樂劇產業走上了一條機制健康的發展道路。“匯聚了那麼多熱愛音樂劇的人才,也積累起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更多凸顯創意的原創作品在上海未來可期。”

衆多旗艦級大製作音樂劇青睞的首演地

作爲國內地標性音樂劇劇場,衆多海內外旗艦級大製作音樂劇都青睞上海文化廣場作爲首演地,《基督山伯爵》中文版也不例外。該劇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音樂劇團製作。阿雲嘎表示,他正懷着一顆敬畏之心,潛心創作、演出,“要爲觀衆呈現一部高質量的音樂劇作品”。

《基督山伯爵》俄語版於2008年在莫斯科輕歌劇院首演,此後陸續上演超過10年,創下俄羅斯當代音樂劇的長演紀錄。在忠於法國作家大仲馬小說原著的基礎上,《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將呈現出蕩氣迴腸的音樂編排與恢弘多變的歌舞場面,並通過各場景佈景間頗具巧思的轉換,襯托出劇中人物命運的翻覆和起伏。

《基督山伯爵》中文版日前公佈主演陣容。陣容表裏,丁臻瀅、孫聖凱、阿雲嘎、婁藝瀟、李煒鵬、劉宇希等活躍的音樂劇演員悉數在列,他們將用汗水澆灌收穫,迎接12月在上海的首演。“這是一部很多角色都能出彩的音樂劇,包括小角色也有個人唱段,因此劇中每個演員都能找到專屬發光點,成爲自己的主角。”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說。

上海兼容幷蓄的音樂劇舞臺,不僅見證外國名著的盛裝上演,也有自己的故事等待被燃情訴說。有着“流光之城”的美譽,也是中國電影的起源地,音樂劇《流光時代》落腳在上海,劇中音樂劇《新馬路天使》通過電視節目公開選角,由此產生了大量“戲中戲”。該劇由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與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是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主控主投的第四部舞臺作品。

《流光時代》是李泉的首部商業音樂劇作品,這次他全新創作了14首風格多元的曲目,既有極具流行潛質的抒情歌,也有激情洋溢的搖滾和爵士樂。該劇製作人林海表示,希望上海的老電影能和音樂劇觀衆產生情感共振。“《流光時代》致敬海派電影代表作《馬路天使》,頌揚了男女主角純粹的愛情,傳遞了縱然時代變幻,對真善美的追求始終不變。”

環境式音樂劇在演藝大世界蓬勃生長

位於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段外灘中央的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是上海屈指可數的專業爵士樂演出舞臺。近年來先後有不少國際級爵士音樂家獻演,是上海演藝大世界劇場羣範圍內“小而美”的典型。得益於演藝大世界的集聚效應,類似於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這類“小而美”的場館,開始出現更復合的表演形式——全環境式爵士音樂劇《爵是我心》從這個月起駐演,標誌着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正式闖入華語音樂劇的新賽道。

“上海是一座多元文化交織的國際大都市,在上海的標誌性馬路之一南京路上,有這樣一部能體現上海文化品味的音樂劇長期駐演,這是演藝市場值得關注的發展方向。”觀看完《爵是我心》首演後,著名作曲家金覆載表示,這部音樂劇將爵士音樂和其他元素融合在一起,講述了完整的青春逐夢校園勵志故事。

爲了吸引更多年輕羣體,音樂劇《爵是我心》遴選出一批極具舞臺感的青少年演員。鋼琴家孔祥東在觀看《爵是我心》首演後表示,很高興看到那麼多中學生參與這部音樂劇。他也期待,諸如《爵是我心》這樣接地氣、“小而美”的劇目可以培養更多的音樂劇觀衆,“也許今天的創造能誕生明天的經典”。

“在我們小小的劇場裏看劇,觀衆與舞臺並沒有距離感,音樂和舞臺就在觀衆的身邊。”正如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總經理、音樂劇《爵是我心》製作人丁曉芸所說,這就是環境式音樂劇的魅力。眼下,這種類型的音樂劇不僅在演藝大世界區域內的亞洲大廈、上海大世界、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蓬勃生長,也在更多滬上地標讓歌聲融入人們的生活。比如,《Little Jack》在海派建築街區今潮8弄駐演,它的主場ARK酒吧營造了濃郁的復古氛圍,可以讓觀衆感受到環境式音樂劇與搖滾現場秀的雙重魅力。

在陶辛看來,隨着更多年輕面孔和新鮮創意的加入,隨着觀衆、劇目製作方、運營方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更多不同類型、滿足不同觀衆審美需求的音樂劇等待被開拓,去迎來屬於上海音樂劇的流光時代。(記者 姜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