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鷹在雲外翱翔,遠方是遼闊的海洋。我們懷抱着希望,嚮往着世界的光芒。”當地時間10月8日中午,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夏日彩虹》在美國芝加哥古典音樂電臺著名廣播節目“歌劇系列”中全劇播出。
據悉,《夏日彩虹》隨後還將陸續在紐約古典音樂電臺、華盛頓古典音樂電臺、伊利諾伊州公共媒體電臺、新墨西哥州古典音樂電臺等65家美國電臺,通過268個轉播站面向紐約、華盛頓、費城等333個美國城市播出。這也是中國現實題材歌劇首次大範圍在海外主流媒體播出。
此次與《夏日彩虹》共同在“歌劇系列”中播出的,還有《採珠人》《水仙女》等共八部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經典歌劇作品。疫情影響下,文藝團體赴海外進行實地演出無法實現,國家大劇院便以此種方式將經典作品推向海外。
中國風
國產原創歌劇海外播出
《夏日彩虹》是國家大劇院於2009年創作推出的首部現實題材歌劇《山村女教師》的全新制作版本。2021年,國家大劇院再次集結主創團隊,將劇本和音樂進行重新打磨,並將作品更名爲《夏日彩虹》。
該劇由劉恆編劇、郝維亞作曲,指揮張藝攜手以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爲主的主演陣容,講述了貧困山區女教師楊彩虹爲山村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
“《夏日彩虹》演繹的是中國故事,還是用中文演唱的,最開始我們也有點擔心國外的觀衆對這樣的作品能否接受。”國家大劇院品牌推廣中心副部長侍瑩瑩表示,“但事實證明,歌劇的傳播,音樂的旋律是很關鍵的。作曲家郝維亞巧妙地將西方歌劇創作技巧與中國音樂元素和審美意趣相結合,音樂兼具交響性、抒情性和戲劇性,同時又充滿濃厚的中國風格和山鄉情境,觀衆接受起來很容易。”
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部長韋蘭芬介紹,《夏日彩虹》融合了多種不同的歌劇風格,“有典型的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風格:有些部分聽起來類似於普契尼的歌劇,有些段落聽起來和瓦格納歌劇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有時又是典型的中國音樂風格,因爲有不少旋律源自中國的傳統曲調。我相信, 這種風格多樣的融合會令觀衆感到耳目一新。”
劇中女主角楊彩虹的飾演者周曉琳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劇中,鄉村教育工作者對理想、事業、愛情的抉擇,以及可貴的奉獻精神特別真實,“楊彩虹對教育和教學方面的奉獻,在於她把全身心都給了這些孩子。她不光是一個老師,還像媽媽一樣。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很真實,又特別偉大。”
“打包”播
八部歌劇集體亮相海外
“歌劇系列”節目是國家大劇院與芝加哥古典音樂廣播網的第二次合作。“2014年我們北美巡演的時候,與芝加哥古典音樂廣播網建立了聯繫。”侍瑩瑩介紹說,今年1月,雙方首次聯合制作了以交響樂作品爲主的13集系列廣播節目《國家大劇院之聲》。“這是一個交響樂的節目,主要是介紹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中外經典音樂。”節目陸續在美國25家電臺、125個城市和地區播出,引起強烈反響。
此次受芝加哥古典音樂廣播網之邀,國家大劇院作爲亞洲劇院中的唯一代表,與法國巴黎國家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奧地利薩爾茲堡藝術節等12家世界頂級藝術機構共同在“歌劇系列”中呈現25部歌劇作品。
《夏日彩虹》之外,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採珠人》《水仙女》《風流寡婦》《羅密歐與朱麗葉》《唐·帕斯誇萊》《法斯塔夫》和《愛之甘醇》等也將一同“出海”。節目還邀請郝維亞、張藝、石倚潔、周曉琳、宋元明以及弗朗切斯科·梅里、多納託·倫採蒂等十餘位中外藝術家接受線上採訪,深度解讀作品。
侍瑩瑩介紹,“這八部歌劇作品可以說代表了國家大劇院的歌劇製作水準。目前已經播出了《採珠人》《水仙女》《風流寡婦》和《夏日彩虹》,在12月還將播出4期節目,介紹我們的另外4部歌劇作品。”
尋對策
文化“出海”要出新
疫情影響下,文藝團體赴海外進行實地演出無法實現。演藝精品如何走出去?業內正在尋找相應的對策。
“找對播出渠道很重要。”侍瑩瑩認爲。“歌劇系列”是一箇中國原創歌劇走出去的很好渠道。這個節目是芝加哥古典音樂廣播網製作了20餘年的周播節目,也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歌劇節目。每期節目播放一部全球頂尖劇院的優秀歌劇作品,與大都會歌劇院的廣播節目共同承攬美國多家電臺全年的歌劇廣播內容,深受聽衆喜愛。這個節目不僅在芝加哥古典音樂電臺播出,還通過美國公共電臺交換平臺供全美公共電臺選播。
另外,從文化創新的角度講,西方聽衆很希望能聽到、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節目。侍瑩瑩介紹,近年來,歐洲很多劇院受疫情的衝擊,在新節目的創作上逐漸減少,“西方有很多歌劇愛好者,他們是很希望看到新作品的,國家大劇院這十幾年來不停地積累,推出了很多高質量的節目內容,豐富了古典音樂的內容。大劇院這些優秀歌劇作品在文化走出去當中,可以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宮吉成表示:“我們將中國聲音通過電波傳向世界,用歌劇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了國家大劇院在歌劇製作方面的藝術水準,希望聽衆們能夠喜歡我們的作品。”
文/記者 田婉婷 統籌/劉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