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題材電視劇《麓山之歌》正在湖南衛視播出,侯勇在劇中飾演有謀略、有擔當的國企“當家人”方銳舟。這是侯勇第一次飾演國企領導,大量的專業臺詞給表演帶來挑戰,但他表示“越是難啃的骨頭,越要去啃一啃”。在電視劇拍攝過程中,侯勇也被企業家的使命和情懷激發出創作衝動。
首次飾演國企“當家人”
《麓山之歌》聚焦於2016年“智造”轉型浪潮之下,新時代國有重工業直面發展,突破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卡脖子”困境,最終從“製造”到“智造”,實現脫胎換骨的故事。電視劇籌備之初,片方邀約時,侯勇手上還有其他劇本,而且是他擅長的軍旅題材,所以面對題材陌生的《麓山之歌》,侯勇的第一反應是婉拒,“準備時間太短,我們這個年齡,遇到題材宏大的作品,需要長時間的案頭。”但片方和毛衛寧導演堅持讓侯勇先看看劇本。沒想到,這一看,侯勇就被其中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所打動,還被一種撲面而來的重工機械工業風所吸引。
《麓山之歌》是首部展現中國現代重工業發展的現實題材劇,劇情展現了三個方面的代表:工程師、企業家和工人。作爲一家萬人規模國企的當家人,侯勇飾演的麓山重工董事長方銳舟有眼光、有格局、有胸懷、有勇氣、有魄力,麓山重工在不同歷史時期面臨的困難和改革,都是由方銳舟來拍板決策企業發展方向。飾演這樣的企業家,對侯勇來說是全新的嘗試,“我入行30多年,方銳舟是我之前沒有演過的角色。另一個吸引我的是重工題材。”
臺詞“每天要磨幾十遍”
爲進一步瞭解現代工業,《麓山之歌》劇組在拍攝之前用了3個月時間“下生活”,走訪了湖南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鐵建重工這些製造業和重工業龍頭企業。在此前,侯勇對中國製造、中國重工業的現狀幾乎一無所知,“我的理解還是老舊的車牀、手工操作的電焊槍,而現在完全不是這樣,中國工廠、中國工人的風貌和風采是難以想像的。”侯勇甚至建議年輕人“擇業時可以多考慮進工廠”。
在走訪過程中,通過面對面交流,侯勇被一位位採訪對象的經歷所打動,從這些“當家人”“領路人”的眼神裏,他感受到企業家的精神,“他們沒有把重工當生意,而是當事業,他們的肩膀,擔當起員工的希望、社會的責任、家國的情懷。”越深入瞭解,侯勇越感到,整個行業中,不管是企業家還是科研人員或者工人,身上都有濃濃的家國情懷和責任心。
《麓山之歌》中,侯勇演繹的方銳舟將企業員工的命運扛在肩上,在內外交困中帶領企業尋找前路。人物臺詞有很多專業術語,還有很多臺詞量很大的會議戲,在拍戲過程中,侯勇每天都不敢懈怠,“做案頭工作,別的戲前一天晚上把前後的戲連一連,自己對幾遍,基本臺詞和內容都在腦子裏了,這部戲卻是內容都在腦子裏,但詞出不來,所以每天要磨幾十遍。”侯勇表示,自己是懷着一種使命感接下這部作品:“能參演這樣一部作品,深感光榮,深受鼓舞。”
近年來,侯勇在影視劇中多以配角的身份出場,談到主角和配角,侯勇說自己演過主角,也演過很多配角,但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對待每一個角色都會細心揣摩,力求把對角色的理解完美地展現出來。對侯勇來說,之所以能夠滿懷熱情地面對每一個角色,源於自己對錶演的熱愛,“因爲喜歡,我從不懈怠,角色不分大小,就看你演得好不好!” (記者 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