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的搖擺》讓觀衆“搖擺”起來

一般聽交響樂、民族管絃樂音樂會,觀衆要正襟危坐,遵守樂章間才能鼓掌的定律,但近日,北京民族樂團在《國樂的搖擺》融合音樂會上又搞了件“大事情”,不僅臺上“搖”起來,臺下也“搖”起來,有觀衆聽着聽着就站了起來。

這是一場國樂和爵士樂、拉丁音樂結合的音樂會,有原創曲目,也有移植的國外經典。這不是一場循規蹈矩的音樂會,要說它是管絃樂演出呢,民族樂隊後排加了電聲樂隊,指揮家範妮也戴上了耳返;要說它是一場livehouse爵士樂現場,樂曲之間還有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金野擔任導聆,這一切都彰顯着它的跨界氣息。

音樂風格上也呈現出與衆不同。合奏《五拍》(Take Five)是爵士樂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樂曲之一,此番用民族管絃樂隊呈現,傾注了中國風格。唯一有點遺憾的是,擴音偶爾出現的電流聲,會讓聽慣管絃樂的耳朵不太適應,但濃烈的現場氣氛沖淡了微瑕。作曲家熊俊傑爲琵琶與樂隊而作的《花前月下的熱情》是首演,中國樂器與拉丁音樂的節奏與和聲色彩結合,呈現出獨特的“熱情”:琵琶演奏家楊婷婷在臺上“搖擺”,觀衆也不知不覺地在臺下搖擺起來。

觀衆絕對是這場音樂會的另一個重要主角。金野在導聆中提示:“這場音樂會我們想鼓掌就鼓掌,想站起來就站起來。”在動感音樂的帶動下,觀衆們一點沒含糊,很快進入狀態,鼓掌,叫好。互動時,金野清唱一句旋律,反手把麥克風衝向觀衆,一個小朋友還顯稚嫩的聲音打破了拘謹,帶動了全場的合唱。音樂會漸進高潮,一對年輕情侶率先在觀衆席站了起來,越來越多的觀衆也跟着站了起來,舉起手搖擺着,指揮家範妮轉過頭,對他們點頭示意,觀衆們的拍掌聲更熱烈了。

對觀衆來說,聽高興了就鼓掌,甚至敢站起來鼓掌,只是習慣的改變,但對策劃者和演出方來說,則需要極大的勇氣,意味着顛覆形成傳統的演奏方式和觀演方式,甚至需要在業內頂着壓力。更重要的是,以往,民樂和爵士、拉丁的融合多由知名演奏家主導,以個人的名義跨界玩音樂,敢以“全團之力”堅持做跨界的,十分罕有。金野和北京民族樂團團長李長軍都說,他們選擇跨界的演奏、曲目和觀演形式,目的是希望觀衆開心,但私下裏,他們自己也稱之爲“冒險”。

北京民族樂團是個成立7年多的年輕樂團,他們不斷推出與衆不同的演出項目,爲“大戲看北京”增添新的活力。(韓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