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啓盛世 築夢飛天”,11月2日,2022中國·北京電視劇盛典全面開啓。從乾貨滿滿的主題論壇分享,到星光熠熠的“北京之夜”,由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秋季)演變而來的北京電視劇盛典高舉高打,迎來了首日活動的開門紅。
“北京之夜”彰顯碩果累累
今年的北京電視劇盛典與“飛天”“星光”獎強強聯合,頒獎典禮次日舉辦聚焦電視劇行業和電視劇作品的“北京之夜”,既直接體現了“飛天”“星光”獎項的重要成果,也着重強調北京這片熱土具備了紮實的影視產業基礎。
“北京之夜”的現場採用一側爲LED主視覺屏幕,另一側爲實景區域“金色樹林”設計,寓意從現實走進屏幕,再從屏幕走入千家萬戶。電視劇盛典召開的時節恰逢北京深秋,主舞臺“金色樹林”舞美理念靈感來自於北京釣魚臺東牆外的銀杏大道,在視覺上採用金色樹葉呈現金秋意象,以逐級而上的階梯形狀,寓意中國電視劇事業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晚會現場分別邀請了著名導演張永新、著名編劇馬繼紅、王小槍、著名演員吳剛做主題演講,分享各自的創作故事。《覺醒年代》中李大釗和魯迅的扮演者張桐和曹磊,還現場復刻了一段劇中的經典片段,將晚會推向高潮。
在主題演講環節,剛剛拿下第33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導演獎的張永新,透露即將與《覺醒年代》編劇龍平平再次合作,拍攝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偉大的長征》。而曾經榮獲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的編劇馬繼紅,也介紹了最新作品——紀念毛澤東誕辰130週年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鯤鵬擊浪》。
重大主題劇重新贏得觀衆
作爲歷屆活動的核心板塊,電視劇盛典高峯論壇每年都有新銳觀點出街。首日活動下午,以“新時代與中國電視劇發展新氣象”爲主題的電視劇發展論壇上,一衆專家不約而同地將視線轉向了國產劇的重大主題創作趨勢。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現場發佈了《2022中國電視/網絡劇趨勢報告》。據報告顯示,在政策背景與市場需求影響下,電視劇規劃立項、劇本創作、拍攝製作、審查播出等各環節質量把控水平逐漸提高,創作生產結構逐漸優化。他預測了未來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的七大走向,其中重點提到了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將對未來國產劇的題材、樣式和審美產生更加全面的影響,而題材的重心也更加側重與時代同行,“呼應大主題、唱響主旋律將成爲創作自覺。”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戴清同樣觀察到了這一點,“數據顯示,飛天獎重大主題劇與其他類型劇獲獎比例在2018年時遠低於其他題材,到了2020年出現逆轉,達到了60%,2022年這一比例繼續上漲到了80%。”與此同時,重大主題創作的品質也在發生質的飛躍,以2017年爲界限,2012-2016年重大主題作品的豆瓣評分8分以上的數量佔比僅爲29%,而到了2017-2021年,這一數字變成了71%,“越來越多的重大主題劇正在重新贏得觀衆和市場。”
一批重點項目已有規劃
北京電視劇盛典讓影視行業從業者齊聚一堂,從業者也可以在這裏瞭解影視行業相關的宏觀政策、管理方法、促進機制、題材創作技術等發展趨勢。在發展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方面表示,未來對“十四五”期間電視劇精品創作目前已經有了系統謀劃和整體佈局。
據瞭解,目前廣電總局已經規劃了一批重點項目。總局正在指導推進創作的電視劇,既有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週年的《偵察英雄》《上甘嶺》,也有紀念毛澤東誕辰130週年的《鯤鵬擊浪》。圍繞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總局規劃了反映十四年抗戰艱苦歷程的《東北抗聯國際教導旅》、反映黨領導下人民戰爭對抗戰勝利決定性作用的《兵民是勝利之本》。聚焦黨史中的英雄模範人物,規劃了反映“七一勳章”獲得者張桂梅、崔道植先進事蹟等電視劇項目。
不過,重大主題劇的創作在數量增加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品質的提升,這一話題在論壇現場也由多位專家提出。在戴清看來,好的重大主題創作,不是調研報告式的“概念圖解”,也不是平鋪的平庸“展覽”。“重大主題電視劇的創作,必須掌握寫什麼、誰的生活、怎麼寫的能力,要從情感態度與價值立場出發,寫經得起成年人現實感考量的藝術真實。”戴清說。(記者 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