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中國·北京電視劇盛典上,京產劇成爲電視劇市場一道亮麗風景線,作爲“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資助項目,以北京衛視大型醫療紀實節目《生命緣》爲IP改編的電視劇《生命緣》備受矚目。編劇王小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別於同類題材作品的套路化創作,電視劇《生命緣》將依託羣戲結構塑造豐富人物,以真實質感和細節呈現出最動人的大義與大愛。
將紀實節目改編爲影視故事
自2011年開播以來,北京衛視《生命緣》欄目12季全部內容超350期,播出了將近400個患者案例,是目前在醫療紀實領域,收視率、網絡視頻點擊量最高,也是醫療紀錄片領域第一IP。
電視劇《生命緣》以紀實節目爲基礎改編爲影視故事,這在電視劇創作上是一次大膽嘗試,片方爲此邀請了創作《功勳》《縣委大院》《對手》《面具》的編劇王小槍操刀劇本。採訪中,王小槍感慨紀錄片《生命緣》非常真實,很容易打動觀衆,電視劇《生命緣》將從這些素材中甄選案例,放大其情感濃度與案例細節,力求達到真實性、話題性和藝術感染力的統一。
《生命緣》的難點在於創新
王小槍近三年來的編劇作品,多爲現實題材電視劇,在他看來,觀衆總是想看沒聽過、沒見過的故事,創作現實題材的《生命緣》難點就在於如何創新。“熒屏上的醫療劇已經比較多了,對我來說,醫療劇要不就不做,要做就要有點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比如不同的故事形式、不同的人物關係。”
電視劇《生命緣》的創新,首先在於羣戲結構。王小槍注意到,很多觀衆已經不滿足於那種只呈現主要人物的主要矛盾的戲劇結構,目前國內外的優質劇集,羣戲作品越來越多。電視劇《生命緣》也將通過形形色色的幾十個人物,從醫院的學科帶頭人、帶教老師到醫學規培生,構建起豐富的人物結構和情節結構,同時體現出醫學領域的新老傳承。
目前熒屏上的醫療劇在人物塑造上往往千篇一律,讓觀衆感到乏味。王小槍畢業於山西醫科大學,在醫院工作過幾年,對醫療題材並不陌生,他表示電視劇《生命緣》中會挖掘很多鮮爲人知的職業“祕密”,尤其會注重鮮明的人物塑造。“比如內科醫生給人溫文爾雅的印象,外科醫生就有點風風火火,真實生活中,不同科室的醫生,他們的職業特點磨礪出來的性格、行爲模式是不一樣的。”
“真實最能打動人心”
在現實題材作品的創作觀念上,王小槍始終堅持生活邏輯在先,戲劇邏輯在後。在戲劇衝突的設置上,王小槍強調電視劇《生命緣》會適度戲劇化,但不會爲了衝突而衝突。
“我們看到有的醫療劇裏女大夫在醫院裏穿着高跟鞋。實際上去公立醫院看看就會發現,有些女大夫會忙到沒有時間洗臉。”王小槍認爲,紀實節目《生命緣》成功改編爲電視劇的關鍵就在於真實的質感和動人的細節。他透露,北京衛視《生命緣》欄目會爲電視劇的創作、拍攝提供資源,在專業把關上提供支持。電視劇《生命緣》將延展紀實節目的精神內核,充分展現“未來中國新醫者”的堅定精神追求,帶領觀衆感悟生命之緣的意義。 (記者 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