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古裝劇”《天下長河》,總導演張挺:他們值得被記住

11月10日,歷史傳奇劇《天下長河》舉辦線上看片會,記者搶鮮觀看了40分鐘的精彩片花和第一集正片,見證清朝治河名臣靳輔、陳潢波瀾壯闊的治河之路。該劇總導演、編劇張挺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想拍一部不一樣的古裝劇,再現這些水利大師。

做不一樣的古裝劇,

他們值得被記住

《天下長河》由好酷影視、芒果超媒、芒果TV、浙文影業聯合出品,好酷影視總裁姚昱竹擔任總製片人,張挺任總導演、編劇,羅晉、尹昉、黃志忠,奚美娟、梁冠華、蘇可、陸思宇、公磊、趙麒等一衆實力派演員主演,講述了靳輔、陳潢兩位治水能臣,歷經半個世紀的櫛風沐雨後,逐漸平定河患,留下了讓後世爲之稱道的豐功偉績的故事。11月11日20:00,《天下長河》將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獨播。

從看片來看,劇中以靳輔、陳潢爲代表的治河人士,有着“逆流而上護衛蒼生”的熱血之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堅毅之情,整部劇入情、入境、入心,在治河中見人、見事、見情。 劇中靳輔堅守河堤的決心、捨生忘死的勇氣很震撼,黃河潰決時的滔天巨浪真實又讓人心有餘悸,也讓人更欽佩於這些治河之人的勇氣。很難想象在300年前肩負起治理黃河的重任,需要多大的膽識與魄力,在靳輔和陳潢的身上,能感受到他們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精神品質,他們也是千百年來一代代黃河守護者的縮影。

作爲《天下長河》的總導演、編劇,張挺分享了創作心得。他坦言自己是山東人,從小在黃河邊長大,“我小時候對黃河的記憶還是挺深的,每年到了汛期都比較緊張。”他提及,山東德州有靳輔的石像,後來自己又在徐州、揚州看過靳輔、陳潢兩人的像,“但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他們是誰了。”

十年前寫完劇本,經歷了反覆調整修改。“因爲關於古代水利,這是一個很專業也未必能討好的話題,但我想拍一個不一樣的古裝戲,我覺得他們值得被我們記住,也值得把他們再現在屏幕上。這是爲中華民族做過巨大貢獻的水利大師,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對人物,靳輔、陳潢,一個老官僚,一個知識分子。”張挺表示,“對於影視工作者來說,能有機會拍一個很嚴肅的題材,把它給拍出來,非常不容易,前些年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一旦有機會了,盡一切可能性,把他們放在屏幕上。”

真實還原古代水利技術,

戲骨用心用情演繹

在談到與演員們的合作時,張挺稱讚道,每一位演員都有着強烈的魅力,像黃志忠、奚美娟、梁冠華等演員,在表演之前基本上都處在一個非常松馳的狀態,但是一旦入戲,整個人的氣場都會發生變化。比如飾演康熙的羅晉,“我們故事裏的這個角色一開場二十幾歲,需要找一個文氣、眼神裏乾淨的男演員,同時他又高度男性化、有力量。在表演質量上,包括他的外部形象上,還是非常的像,羅晉也經過了特別時間很長的準備。”

同時,張挺還分享了一段羅晉與奚美娟在片場極爲入戲的故事,他表示,記得在一場祖孫倆臨終告別的戲拍到凌晨兩點多,“兩個人用心、用情,所帶來的真實感和力量感,我沒有辦法用語言形容,只能說兩個人最後是掏出心來演了,是我拍戲以來見過最佳的一次”。

張挺對戲骨們表現也讚賞有加。“奚美娟在演繹和康熙臨終告別一場戲時,我已經喊了停,她輕輕把眼淚擦了以後,人還在戲劇狀態裏。他們的心理節奏和心理空間非同一般,我覺得她在藝術上的功夫很深,所以我就輕易不敢亂喊停了。”此外,像梁冠華、黃志忠,“他們有他們的一套活兒,在表演之前處在一個非常松馳的狀態,一旦到戲裏,他整個形態感的變化,讓人非常耳目一新。”

《天下長河》中對於洪水景象的還原以及對清代治水工程的考據,都頗費工夫。張挺透露,爲了拍好水戲,他們通過鉤機完成了人造洪峯,尹昉、黃志忠等衆多演員爲了呈現最真實的效果,每次都冒着被水流擊飛的風險完成拍攝,將古代人民與洪水抗爭的艱難最大程度地還原了出來。同時,劇組通過查閱史料、請教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專家,不光恢復了當時的建築結構、堤體結構、水流結構,還還原了當時黃河治理過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傳統河工技術,包括古代埽工、堵口工程等,展現了中華民族與黃河水患抗爭時的智慧。“尤其是大埽的製作是非常艱苦的,包括像古代河工的河籠,我們也完全按照當時的圖式做了。其實還是遠遠不夠,古代治河的工藝上千種,我們差不多恢復了有幾十種,片子裏邊能夠仔細拍出來的有幾十種,包括像鐵滑車、平沙的東西,讓劇組費了巨大努力,非常不容易。”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