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中國》開播 帶觀衆“一同入畫”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第七期已於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節目中,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演員王念慈與中國歌劇舞劇院舞蹈演員李禕然帶來了《湘君湘夫人》。二人梳高髻、着長裙,於夢幻仙境之中、湘水之上婆娑起舞,融合“漫步”和“圓場步”的古典舞步伐,在四季景色的奇幻變化中展現出“女神”輕盈曼妙的仙氣之感,極具浪漫藝術氛圍。

《詩畫中國》此番將詩、畫、舞巧妙合一引發衆多網友感慨“這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盛宴”“浪漫與文化氣息兼具”“畫與舞蹈結合令人賞心悅目”。

除了帶給觀衆唯美的視覺體驗,《詩畫中國》還用創新形式和技術,打造沉浸式舞臺,讓觀衆“身臨其境”感受詩畫之美。

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軸,被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讚譽其爲“宋畫第一”,立軸畫卷整體高度達206.3釐米,比正常人身高還要高出許多。畫家用渺小的行人襯托高峻無比的山嶺,也讓畫面更富有生活氣息。《詩畫中國》便以畫中的行旅者視角切入,用三維技術打造了一個可容真人“進入”的山水空間,使觀衆沉浸式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磅礴之氣與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

《雜花圖》卷由明代畫家徐渭創作,長達十餘米的畫卷描繪了十三種花草果木,有文人最愛的梅蘭菊竹,也有百姓熟悉的瓜果蔬菜,各有姿態,各顯風骨。《詩畫中國》創新地將交響樂與水墨畫進行結合,在鋼琴家郎朗的演奏下,音符與筆墨交融鋪展,共同描繪出這幅大寫意水墨長卷,展現出徐渭筆下灑脫磊落的曠達。這幅“可以聆聽的水墨長卷”也讓觀衆不禁感嘆,原來音樂也可以有畫面感,而繪畫也不只是視覺的藝術,更蘊藏着節奏、韻律和情緒。

節目還將四季之景搬上了舞臺,讓屏幕前的觀衆一同“入畫”。南宋畫家劉松年所作的《四景山水圖》卷描繪了杭州春、夏、秋、冬四時景象。在《詩畫中國》的舞臺上,網友“唐草不是草”用自己紮實的古建築知識積澱,結合當下最新的三維場景製作技術,完美復刻出《四景山水圖》卷,還原引人入勝的西湖四時之景,讓文化底蘊與科技創新碰撞出新的火花。歌手戴佩妮徜徉其間,吟唱四首描寫西湖的詩篇,觀衆彷彿身臨其境,沉醉於西湖的四季美景。 (文/記者 祖薇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