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紀錄片《航拍中國》以航拍視角,帶來前所未見的視覺奇觀,甫一亮相就震撼了無數觀衆。這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的紀錄片共分四季,每地自成一集,囊括了中國34個省級地理單元和文化空間。第四季11集,包括北京、遼寧、河南、湖北、廣西、重慶、西藏、青海、香港、澳門、臺灣,是節目體量最大、創作規模最大、創新特點最突出的一季。至此,中國版圖首次從空中被完整覆蓋,中國人文地理盡收眼裏,美麗中國的多樣景觀在俯瞰中匯聚成巍峨壯麗的中國形象,留存在中國紀實影像史冊中。
在這部作品裏,中國廣袤的土地上,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一個個工程巍然矗立,無數世界頂級的橋樑橫跨天塹,一路高歌的高鐵奔馳不息,宏偉的南水北調工程像天河落地,千年大運河煥發生機活力,令人目不暇接。
如果不是航拍的視角,我們可能很難真正理解中國高鐵的速度,也很難把握住南水北調工程的地理跨越和工程價值。那些分散在縱橫溝壑中的一座座水電站、橋樑,如果沒有“天眼”的呈現,也容易被我們的視覺盲點遮蔽。但當人們隨着紀錄片的視野從空中俯視,它們的意義立刻清晰起來。這種方式將史詩敘事植入視覺講述,使觀衆獲得全知視角,直觀感受新時代波瀾壯闊的發展景象。該片在表現新時代的新景色時,融入對不同地方歷史文化和人文地理的鋪陳,突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如“北京篇”中,觀衆從航拍視角審視中軸線、長安街、大運河、長城等歷史景觀,以及高樓大廈、科學城等現代化景觀,更深入地理解了新首都功能的轉型。創作者不僅聚焦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遺址和遺產,如河南的仰韶文化、洛陽古都、開封古城等,還充分利用航拍不受限的運動優勢,拍攝城市裏天橋上的過客、鐵軌上的列車、正在實驗中的無人駕駛汽車、高層建築的不同樓層及不同的生活,讓城市流動起來。
據統計,《航拍中國》動用直升機73架、無人機320架,拍攝行程超90萬公里,歷時整整7年。在選取拍攝對象時,創作者在蒐集海量素材的基礎上進行精心比較,最大限度地提取各個地域最具代表性的影像,讓每一集都有個性、特色。如在表現青藏高原時,爲了生動呈現冰峯雪山,攝製者們創造了載人機高海拔起飛紀錄,多次打破珠峯北坡拍攝的技術極限,還首次在卓乃湖完成跟隨藏羚羊的長途跋涉。
這是我們熟悉的中國,也是我們還未曾見到過的中國,還是美好生活與美麗景觀交相輝映的中國。《航拍中國》第一次實現了以全視角俯瞰、看遍整個中國的壯舉,再加上精心撰寫的解說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人文性、知識性、揭祕性盡在其中,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作者:向雲駒,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