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行動》的創新與擔當

作爲一部劇情跌宕起伏、演員陣容強大、類型意識明晰、具有現實意義的犯罪動作類型電影,林德祿執導的《掃黑行動》用一套打傘破網的緊張故事,彰顯了中國一線掃黑幹警捨生忘死爲人民的公平正義力量。

影片劇情跌宕起伏,案件撲朔迷離。從影片開始女大學生因被暴力催債而墜樓身亡,到涉案保險公司經理侯文武在自己家裏離奇身亡,再到逐漸顯現的15年前的兩樁舊案,整部影片劇情設計懸念不斷、環環相扣,呈現出整個案件的社會面影響之廣以及偵破案件的意義之大。儘管觀衆篤定最終結果一定是正義戰勝邪惡,但幕後黑手到底是誰?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觀衆腦海,吸引觀衆沉浸其中,跟隨着一線掃黑幹警一起揭開套路貸、暴力催債、黑喫黑、境外資本勾結等一系列犯罪行爲的背後真相。對於觀衆而言,整個觀影過程既是一次驚心動魄的心理體驗,更是一堂印象深刻的普法教育課。

演員陣容強大,正邪對決激烈。特別是刑偵支隊副隊長成銳,面對來自各方勢力的阻礙和干擾,甚至面對生命威脅表現出來的鍥而不捨和大無畏精神勇氣,體現了一線掃黑幹警一以貫之的沉穩幹練和捨生忘死的優良傳統。尤其是影片提及成銳父親的相關劇情,更說明了兩代掃黑幹警之間生生不息的精神延續和代際傳承。同時,影片通過成銳在公安大學讀書期間聽過經濟學教授有關新型金融犯罪的課程,以及通過無人機破案、觀察搏殺中蒙面刺客的身手特徵等一系列細節刻畫,又突出了新一代掃黑幹警機智靈活、積極應變和善於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當然,一線掃黑幹警的凜然正氣在諸多反面角色的映襯下顯得更爲突出。從“成功”企業家安亦明,到暴力催債公司頭目周彤、剛剛出獄的黑社會老大周勝華,再到大學經濟學教授趙羨魚,這些角色隱藏極深、正邪莫辨,相互關係也錯綜複雜,角色塑造十分豐滿。此外,影片對於父女關係和愛情關係都有着較爲豐富的情感表達,進一步凸顯了一線掃黑幹警打擊黑惡勢力時所面對的嚴峻形勢和巨大考驗。與此同時,影片也讓觀衆從中深切地感受到世間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珍貴,一旦突破了法律的底線,這些最終都終將灰飛煙滅。

影片類型相互融合,懸念扣人心絃。導演林德祿曾經執導過《反貪風暴》系列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能力。影片中,無論個人動作,還是雙方的對局和相互的搏殺,抑或瘋狂追車和羣體打鬥等場面設計,通過人物的激烈動作,都讓觀衆不僅看到了劇情的跌宕起伏,更體驗到人物內心複雜而深刻的心理活動和情感反應。同時,影片也並非僅僅以動作爲中心而展開,而是將犯罪、懸疑和偵探等類型融爲一體,更加凸顯出新時代一線掃黑幹警所面臨的新技術犯罪,及其帶來的更爲複雜和多變的嚴峻挑戰。

傳統犯罪動作類型電影一般主要依靠案件或情節發展來推動敘事,而將人物設置爲敘事不可缺少的戲劇元素,從而受制於情節的發展,這種敘事策略因爲將人物設置爲次要的敘事元素,因而無法給觀衆帶來更強的精神體驗,也很難使得觀衆對人物背後所蘊含的價值觀產生強烈共鳴和情感認同。爲此,《掃黑行動》力圖突破傳統犯罪動作類型電影的藩籬,不僅塑造了一批由掃黑幹警、普通市民和大學生等組成的富有個性又散發着人性光輝、敬業務實又生動活潑的正面角色羣像,而且突破了反派人物的臉譜化塑造模式,納入了更爲豐富的內心刻畫和情感表達。影片角色掙脫既定類型的束縛,超越僅僅順應情節發展的功能,也就擁有了自身的驅動力和蓬勃生機,從而能夠爲觀衆帶來更深層面的認同和體驗。

《掃黑行動》作爲一部具有創新意識的影片,針對掃黑行動這一影響深遠的社會事件,基於經濟、社會和技術發展帶來的複雜環境,通過一個個立體豐滿的角色塑造,向觀衆彰顯了法律的正義力量,並傳遞出新時代一線掃黑幹警的使命擔當、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也爲當前國產電影的創作帶來了一種有益的啓示。(文/李道新 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