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紮實研究助推電影事業發展

在電影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這十年,我國電影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銀幕數和票房收入躍居全球前列,電影教育和電影科研也取得顯著成績。10多年來,侯光明教授在電影教育科研領域辛勤耕耘,這本自選集集中反映了作者的豐碩成果。作爲電影研究者,讀到這本著作的時候,我能感覺到作者自覺面向國家對電影業的重大需求、電影學術發展前沿和電影教育事業發展現況所作出的紮實研究和深入探索。

《拾光影記》彙集作者2011年到2021年間撰寫的61篇學術論文和影視評論,呈現了電影政策研究、創作實踐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成果。2016年,作者在北京電影學院提出“發展夯實中國電影學派”,凝聚電影教學、科研、創作力量共同爲建設電影強國貢獻力量。作者認爲,電影作爲大衆文化的重要形式,作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對內能夠傳承優秀文化、匯聚精神力量,對外能夠展示中國形象、促進文明交流互鑑。在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強盛、世界影響力不斷增強的今天,建設“中國電影學派”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作者還提出,電影強國建設重在人才培養,要形成豐富立體的電影人才培養層次,形成教學、研究、創作互動的辦學格局,這種認識今天已經成爲電影教育界的共識。

本書以“中國電影學派”理論研究爲樞紐,從電影本體與形態、創作與生產、傳播與接受、產業與發展等維度進行系統學術建構,形成6個章節:“‘中國電影學派’理論體系建構”“中國電影與中華優秀思想文化”“中國電影創作聚焦”“中國電影教育視點”“中國電影產業趨勢”“電影強國建設思考”,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達到電影創作、電影教育、電影產業等角度豐富理論話語,完善電影研究方法論與知識體系。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如何振興民族電影、建設世界電影強國、增強中華文化感召力和影響力,已成爲中國電影新的時代課題”。面對這一課題,本書以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電影發展爲現實依據,把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不同流派、不同創作羣體納入整體研究範疇,具有全局視野和學術縱深,其成果對我們認識和把握當今電影創作與研究方向頗有助益和啓發。

本書提出的諸多學術見解源於中國電影的生動實踐和作者多年來的深入觀察思考。作者從學術、實踐、教育、產業4個維度深入研究,在建設電影強國的戰略層面實現貫通。作者具有較強的數據敏感度和分析功力,其論點有紮實的數據支撐和事實依據。與此同時,作者對史料的把握和對作品的分析也有格局有溫度,使得本書深入淺出、辭理俱佳。

常言道,十年磨一劍。作者用10年時間磨礪出一部《拾光影記》。希望中國電影能夠以更多紮實理論研究推進電影創作生產,推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爲中國電影事業繁榮發展作出新的貢獻。(賈磊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