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大院》一開播就很“光明”

電視劇《縣委大院》正在央視一套播出,騰訊視頻全網首播。這部將視角投向基層政府工作日常的現實題材作品,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高歌猛進。該劇所開創的基層縣治視角,爲國產電視劇的類型創新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

正午陽光全明星雙重“加持”

《縣委大院》主要講述了光明縣委副書記、代縣長梅曉歌(胡歌飾)新官上任,面對急需修復和發展的光明縣,團結民衆克服萬難,爲了建設心目中的美好家園不斷努力的故事。該劇虛構了光明縣這一地點,從梅曉歌初上任的視角切入,將地方基層政府面臨的拆遷、環保、財政等諸多問題,以散點白描的手法一一展開,描繪出了一幅鮮活的基層羣像。

《縣委大院》目前僅開播一週,在央視一套收視率已達2.106%,位居全時段電視劇收視率排行榜首位,實時最高收視率在34城數據中峯值突破2.35%,全國網平均值突破1.75%,在酷雲直播關注度中也連續三日領先,創造了近來電視收視率的短期高峯數據。

這樣的熱度一方面有賴於正午陽光團隊的口碑,另一方面以胡歌、吳越、張新成、黃磊、李光潔、劉濤、王驍、任程偉、尤勇智等爲代表的全明星陣容,也功不可沒。

工作場景人物形象很接地氣

《縣委大院》沒有采用過去同類題材高情節、強衝突的手法,而是選擇以較爲平和日常的方式切入。梅曉歌與縣委基層工作人員林志爲同一天履新,梅曉歌到任第一天就要面對棘手的拆遷難題。而透過林志爲的視角,縣城基層公務員的工作日常也得以展現——這裏既有忙得四腳朝天的普通文職人員,又有四處救火隨時開會的中層幹部,更有隨時隨地趕赴事故現場的領導班子成員。

該劇將劇情落到了每個普通基層公務員身上,寫實地展現了他們的工作狀態。像王驍飾演的城關鎮黨委書記喬勝利,既要給受傷的拆遷戶領藥繳費,還要經受拒絕配合的羣衆扎車胎、砸玻璃的報復,回到家還要經受愛人“刀子嘴豆腐心”的數落,這個“冤種”書記博得了不少觀衆的同情。

故事選擇的時間節點爲2015年,正是我國地方開始執行貨幣化安置拆遷政策的歷史交匯點。透過梅曉歌的縣委工作日常,劇集以小見大地折射出當時地方行政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從拆遷戶的安置問題,到老舊廠區的環保問題,從房地產經濟的萌芽到貧窮縣城的自謀出路,該劇看似瑣碎日常的開局,也映照着中國地方縣城經濟發展的歷史路徑。

“以人帶事”展示基層智慧

正午陽光擅長將宏大敘事加以分解,轉化成觀衆喜愛並且易接受的劇情故事,並用足夠豐富生動的人物羣像來詮釋主題。和之前的《山海情》一樣,《縣委大院》同樣善於“以人帶事”。

拆遷糾紛中,由尤勇智飾演的退休大夫老邱,與梅曉歌的每次交鋒既是官與民的對話,亦是梅曉歌秉持何種發展觀、又將如何執政一方的試金石。借老邱之口,故事也提出了地方官員處理爭議問題時必然要面對的根本之問——“領導幹部到底是不是真的爲羣衆着想,爲老百姓辦事的能力又怎麼樣”。能否回答好這個問題,恰恰是梅曉歌能否真正帶領光明縣羣衆走向光明未來的關鍵。

這種以人帶事、以事講理的表達方式,是《縣委大院》在兼顧主題引領與故事表達時找到的一種解決方式。它從羣衆真正關心的實際問題入手,在解決問題中充分展示當代基層政府的執政智慧,同時也更爲全面地揭示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的真實工作圖景。開播就引起很高的熱度,《縣委大院》在類型突破上已經走好了關鍵的第一步。(記者 李夏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