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擔任獨立編劇的《巡迴檢察組》和我擔任總編劇,辛志海、韓冬、郭光榮、王乙涵聯合編劇的《跨過鴨綠江》,近來在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評選中都有所斬獲。這兩部劇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我始料未及的。入行25年,我因爲這兩部劇的創作、播出得到了一些認可,也算是多年來自己的堅持有了結果。撫今追昔,我有兩點重要感受:

首先,編劇的創作必須面向人民、紮根人民,才能無愧於時代。

1997年進入影視編劇行業以來,初期我對創作的積累和認知都不夠,也比較急功近利,創作方面一直乏善可陳。事實證明:創作者如果不將個人利益與集體的利益、社會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統一起來,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這兩部劇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它們是爲人民創作的,契合了大衆的需求。《跨過鴨綠江》既是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之下我們需要的一聲嘹亮號角,也是全國人民對我們參與的那場正義之戰的深刻回望。《巡迴檢察組》雖然是爲最高人民檢察院創作的一部行業劇,但也是一部當代法治劇,滿足了人們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更高層面上對包括公平正義在內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這兩部劇都契合了文藝爲人民服務這一原則,堅持了“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我認爲這是兩部劇成功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這兩部劇之所以廣受歡迎,還在於我們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對現實主義劇作的敘事方法進行了升級,使其更有可看性。

我們努力設置更精當的細節,輸出正確的價值觀。在互聯網時代,各國影視作品可以在同一時間被全球觀衆看到,作品的精神內核以及創作者的藝術表達能力都展現在世人面前,人們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各種評價,以往經典的、約定俗成的表現方式不一定會被當下的觀衆接受。如何把我們的信仰和價值觀融入故事,通過具有說服力的細節打動觀衆,就成爲非常重要的課題。《巡迴檢察組》中有這樣的情節:胡雪娥因爲兒子不幫助檢察官馮森提供馮森妻子被害的線索,向馮森鞠躬道歉,但馮森向她還禮,說自己爲胡雪娥一家主持正義是應該的,這是他作爲檢察官的職責,胡雪娥一家並沒有義務幫助他。這個描寫國家幹部不加任何附帶條件,無怨無悔爲人民服務的細節感動了許多觀衆。它恰當地處理了黨員幹部和普通百姓的關係,不搞道德綁架,不誇張、拔高,雲在青天水在瓶,觀衆自然而然可以體會到其中的價值觀輸出。

現在的影視創作中,很多橋段、角度、創意其實前人都已經用過,怎樣讓自己的作品跟別人有所區別?我認爲信息量升級、疊加是比較重要的手法。《巡迴檢察組》一共有40多個案例、70多個人物,信息含量非常大,表現的程度更精深、廣闊,自然就能吸引更多觀衆。

結合相關史料,在歷史的縫隙中適當採取虛構手法來表現人物、講述故事,也可以在創作中實現突破或超越。《跨過鴨綠江》中有偉人,也有不少英模人物,要把他們寫好,就不僅要寫其偉大崇高的一面,也要化用史料,虛構一些普通人的生活細節來表現他們凡人的一面、人性化的一面,更能突顯其偉大崇高。比如《跨過鴨綠江》中對毛澤東、彭德懷的這種描寫就很多。還可以用一些特殊的寫作技巧表現人物。比如因爲時空限制,《跨過鴨綠江》對英雄楊根思着墨不多,我們就虛構了汽車兵馬金虎來側面烘托楊根思犧牲的悲壯和遺憾,也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通過以往的創作,我獲得了一些值得總結的經驗和技巧,也希望我們一線的創作者都能更多地吸收世界影視創作領域的先進經驗並充分本土化,爲實現我國影視作品質與量的飛躍提供更好的支持。

(餘 飛 作者系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編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