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隨着口碑話劇《雜拌、折羅或沙拉》在蘭心大戲院上演,演藝大世界·2022第八屆上海國際喜劇節歡樂落幕。59天34臺劇目426場演出吸引9萬多觀衆。閉幕話劇《雜拌、折羅或沙拉》點燃2023開年演出市場。該劇無論北京首演還是之後在烏鎮戲劇節都一票難求。在蘭心大戲院,這部爆款戲劇延續了口碑和熱度。
2022年是上海國際喜劇節在演藝大世界舉辦的第四個年頭,展演劇目涵蓋公路喜劇、都市喜劇、海派滑稽、脫口秀、相聲等類型。面對表達欲越來越強的新一代觀衆,喜劇未來該去向何方?1月10日,喜劇節高峯論壇圍繞“全媒體時代新喜劇的演變、機遇和前景”把脈行業方向。
塞爾維亞著名默劇演員馬可·斯托亞諾維奇用“指尖恐懼”形容當前變化,“我們這一代願意坐下來花幾個小時看一場演出,而Z世代滑動的指尖常常只有三十秒或一分鐘。我們正在見證兩件事:專業性的退化和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注意力戰爭。”儘管如此,與會從業者一致認爲,“沒有新的喜劇,只有新的媒體”。國家一級編劇王寶社一語中的,“新喜劇只是傳播方式不一樣,喜劇的基本規律很難變動”。
資深藝術節策展人李立亨注意到,這幾年脫口秀風頭正勁,劇場人要做的是呈現出比一支麥克風更豐富的演出,“有完整性的戲劇,人物經過打磨,而且值得回味”。滬語推廣人、青年演員徐祥用“居危思危”描述涉足新媒體後的心態,“喜劇呈現渠道越來越多元,但喜劇形式變得越來越單一。當觀衆耐心越來越少,喜劇特別是舞臺喜劇如何破圈值得深思”。
喜劇該如何進化?上海滑稽劇團副團長虞傑認爲,需要更深入的沉浸度、更多的互動性,讓觀衆能夠深層次參與喜劇。“和我們一起玩,可能是喜劇的一個主要方向。”
著名演員徐崢則表達對喜劇節平臺的期待,“上海作爲國際大都會,應該提供更多場所、空間以及可能性。線下劇場、演藝大世界的喜劇空間等充分提供舞臺,新喜劇將覆蓋更多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國家一級導演李伯男和香港話劇團候任藝術總監潘慧森也希望喜劇節能提供實驗平臺,讓創作者們找到新的觀衆,找到與觀衆之間的默契,在雅俗之間既滿足觀衆,又不喪失自我。
“上海國際喜劇節的宗旨就是希望能搭建一個交流和合作的平臺,讓更多高品質、新視野的喜劇作品能夠和觀衆見面,讓更多關乎喜劇發展的觀點能交流互鑑,推動整個行業持續發展。”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副總裁喻榮軍說,“喜劇節已經舉辦八年,未來我們能依託演藝大世界劇院羣和演藝資源,孵化喜劇新作、引領喜劇潮流,創新喜劇生態,也讓更多年輕人在其中發現和展現自我。”
第八屆喜劇節開幕大戲《椰子兄弟》把“公路片”搬上舞臺,呈現父子三人在經歷了一場驚喜與驚嚇並存的旅行後,終於敞開心扉接納彼此的故事,被觀衆評價爲“爆笑又溫情”。都市喜劇《寶興裏》則聚齊上海滑稽界老、中、青三代,融合脫口秀、話劇等多種喜劇形態,講述笑中帶淚的上海舊改搬遷故事。音樂劇《兩個人的謀殺》把美式幽默和接地氣的中國化改編結合,呈現一段爆笑又離奇的破案狂想曲。九樂堂相聲專場、親子劇《地心遊記》《敦煌奇妙夜》等,爲歲末上海端上歡樂大餐。(記者 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