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美國對巴西“下重手”,背後有哪些隱祕考量?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白雲怡】7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發佈致巴西總統盧拉的信函,稱將自8月1日起對所有從巴西進口的商品徵收50%的關稅,這也是美國迄今爲止宣佈的最高稅率之一。對此,盧拉9日晚回應表示,將根據巴西經濟對等法案,對任何單方面提高關稅的措施加以反制,並強調巴西是一個主權國家,不會接受任何人的威脅或干涉。

儘管在信函中,特朗普稱美國與巴西的貿易關係“非常不公平”,但實際上,在美國所有的徵稅對象中,巴西是一個例外:2024年,巴美雙邊貿易總額達920億美元,美國罕見地實現了74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而據巴西總統盧拉稱,在過去15年間,美國在與巴西的商品與服務貿易中累計順差更超過4100億美元。那麼,美國爲何在此時對巴西“下重手”?新一輪關稅威脅將會對巴美兩國和全球造成哪些影響?

美國對巴西下手,背後或有三大深層原因

據美媒報道,美國此次把最新關稅決定與巴西對前總統博索納羅的司法審判直接掛鉤,要求巴西停止對前總統博索納羅的司法調查,並指責巴西“對自由選舉惡意攻擊”。媒體公開表示,博索納羅目前因涉嫌在2022年敗選後試圖發動政變而面臨審判。特朗普同時警告稱,若巴西採取提高對美關稅作爲反制措施,美方將再度提高關稅稅率。

中國社科院拉美所國際關係研究室主任周志偉1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對巴西最新的關稅威脅,很大程度上出於政治動因而非僅僅經濟考量,也體現出美國對拉美當前內政和外交政策的干涉意圖。

周志偉介紹稱,當前巴西對前總統博索納羅的司法調查有可能終止其到2030年前的參選權,將對巴西極右翼政治勢力產生重大影響。美國此舉意在通過施壓來支持博索納羅陣營, “博索納羅執政期間與特朗普政府存在高度協調。”

金磚創新基地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王友明分析認爲,美國此舉或許還有更深層的政治目的——對巴西2026年總統大選施加影響。他介紹稱,盧拉在上次選舉中以微弱優勢險勝,當前巴西國會中右翼勢力依然強大,政治格局呈現“朝小野大”態勢,反對派與軍方、司法系統聯繫密切,美國在其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通過製造經濟壓力、削弱盧拉政府施政能力,美或有意爲巴西右翼營造更有利的政治氛圍。”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也被認爲和巴西最近在里約熱內盧閉幕的金磚國家會晤上的表態有關。據媒體報道,在會晤結束後,盧拉在談及美國向世界揮舞“關稅大棒”時直言,“世界已經變了,我們不需要一個皇帝。”他同時在談及金磚國家時表示,這是一羣希望從經濟角度尋找新的全球組織方式的國家,“我認爲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金磚國家才讓某些人感到不安。”

王友明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爲,盧拉在金磚會晤上的言論是美國突然對巴西加徵關稅的“直接導火索”。他表示,本屆美國政府對金磚機制早有戒心,此前就曾威脅,任何支持金磚國家“反美政策”的國家都將被額外徵收10%關稅,如今更直接對巴西“下重手”,這既是對盧拉個人立場的報復,也反映出美國對金磚陣營崛起的深層焦慮,因此試圖通過施壓在金磚中頗有影響力的巴西,以削弱金磚整體的戰略推進力。

他同時強調,美國此舉也和盧拉近年來持續推動“去美元化”的立場相關。在過去兩年中的多個場合,盧拉多次公開質疑國際貿易中對美元的依賴,強調推動本幣結算,這被美國視爲一種挑戰。

“特朗普的核心理念是‘美元至上、利潤至上’,難以容忍巴西挑戰美元主導地位的言行。”他認爲,此次對巴西施壓也意在“殺雞儆猴”,警告其它敢於提出“去美元化”或挑戰美元主導地位的國家。

面對美國威脅,巴西面臨“兩難”

在特朗普向巴西發出關稅威脅後,巴西雷亞爾兌美元暴跌近3%,追蹤巴西股市的最大美國上市ETF——安碩MSCI巴西ETF在盤後交易中下跌近2%。飛機制造商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美國存託憑證在盤後交易中也一度下跌9%,該公司是巴西對美出口的重要企業之一,運輸設備尤其是飛機和飛機零部件佔巴西對美出口的重要份額。

周志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若50%的關稅最終實施,勢必對兩國貿易造成沉重打擊。“徵收50%關稅意味着巴美之間大部分商品貿易將不再具備可操作性。這會損害美國的國際聲譽和經貿利益,也會對巴西經濟造成重大沖擊。”

中國政法大學拉美法律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潘燈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巴西是美國咖啡、橙汁、牛肉等重要農產品的主要供應國,高關稅將嚴重衝擊巴西農業。消息公佈後,巴西雷亞爾匯率暴跌,咖啡期貨價格飆升15%,足見此消息對巴西經濟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如果關稅落地,美國消費者可能面臨咖啡、橙汁等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美國將面臨通脹壓力和民衆情緒。

據路透社報道,對巴西征收關稅可能會對美國的食品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費國,其消費的咖啡約有1/3來自巴西,而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種植國。據行業組織的數據,巴西每年向美國出口近800萬袋咖啡。而在美國銷售的橙汁有超過一半來自巴西,後者佔全球橙汁貿易的80%。此外,巴西還向美國出售糖、牛肉和乙醇等產品。

當地時間9日晚,巴西總統盧拉回應美國關稅威脅稱,將根據巴西經濟對等法案,對任何單方面提高關稅的措施加以反制。《經濟互惠法》於2025年4月生效,規定在面對單方面不利巴西國際競爭力的措施時,可暫停相關商業優惠、投資及知識產權權利義務,作爲對採取不利巴西的國家或經濟集團的回應。

對此,王友明認爲,巴西雖表示將採取對等反制,但其政策空間或許有限。美國是巴西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並在巴西國會、軍隊、司法系統等多方面影響深遠;巴西雖然對華貿易規模更大,但與美在制度和資本層面聯繫更緊密,這使得其反制措施或難以達到真正的對等效果。

不過,周志偉認爲,上述關稅是否會在8月1日落地仍有許多不確定性。他表示,美國的舉措不僅嚴重違反“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國際關係準則,也將進一步打擊美國的國際信譽。

“美國是巴西在全球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而巴西也是美國在拉美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巴西更是美國少有的對其保持順差的國家。在這一經貿依存關係下,強行推進懲罰性關稅缺乏現實支撐。”他表示。

潘燈對《環球時報》表示,面對美國威脅,巴西政府面對兩難:接受美國要挾難以向國內交代,而互加關稅則將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接下來,巴西將如何對美國作出實質性回應,將非常考驗盧拉的政治智慧。

“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是,巴西的對美出口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承受不小壓力,巴西政府不得不加速與金磚國家的貿易合作,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可以預料的是,巴西利亞會加速向中國市場出售大豆、肉類等商品,同時呼籲金磚國家可能加強本幣結算合作。”他認爲。

“巴美關係或升級爲政治—經濟複合型對抗”

“巴美關係持續惡化。”新聞門戶網站Devdiscourse10日評論認爲,巴西和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正經歷緊張升級。9日當天,巴西外交部曾召見美國駐巴西大使館臨時代辦,抗議美方就博索納羅案件發表的支持性言論。

未來,巴美關係將何去何從,又將對全球產生哪些溢出效應?周志偉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爲,近年來,美國與巴西關係中的“結構性矛盾”正在上升。這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在地區層面,拉美國家普遍追求外交自主,而美國仍試圖維持其在西半球的主導地位;其二是全球層面,新興國家希望推動全球治理改革,而美國則在維護既有霸權秩序,雙方的基本訴求存在根本分歧。

“而特朗普與全球極右勢力的聯動,也將加劇當前巴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尤其當巴西由左派執政時。”他表示,“美方動作本質上是對全球南方戰略協作機制的一種排斥,既試圖干預巴西內政,也試圖衝擊該國在地區一體化、多邊合作和南南合作中的主張和努力。”

而潘燈則認爲,如果巴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當前的巴美關係或將升級爲一種“政治—經濟複合型對抗”。巴西不會輕易屈服,而是可能轉向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

“我們不能忽視巴西作爲區域性大國、主要新興國家以及在去美元化議題上重要推動者的地位。”他表示,巴美衝突不僅將影響雙邊關係,還可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一方面,美國與全球南方間的對抗可能面臨升級,並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另一方面,“去美元化”和多極化趨勢或將加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