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陳子帥 張蔚藍】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發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引發世界廣泛關注。外媒讚譽中國在促進世界人工智能合作與共治方面做出的貢獻。德媒“德國之聲”稱,中國提出了自己的AI全球治理方案,邀請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和研究機構攜手合作,促進國際交流。新加坡《聯合早報》表示,中國的行動計劃促進世界開展AI安全治理,預防AI技術被誤用、濫用。
行動計劃包括13條主要內容,呼籲各方在遵循向善爲民、尊重主權、發展導向、安全可控、公平普惠、開放合作的目標和原則基礎上,切實採取有效行動,協力推進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
清華大學教授梁正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整個行動計劃由三個要點支撐,環環相扣,形成有機整體。首先,發展爲要。目前談論人工智能已經不是描繪美好未來,而是切實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在此過程中,中國強調公平、互惠、向善爲民地使用人工智能。
《環球時報》記者關注到,目前全球許多國家都在強調“以人爲本”發展人工智能,但各方對“以人爲本”的詮釋和理解並不完全相同。梁正說,西方“以人爲本”發展人工智能,強調保障人的隱私和權利,而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強調“以人民爲中心”,追求社會利益的最大化,講求個人和集體利益的平衡。
其次,開放合作。行動計劃強調營造一個開放合作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這既包括國內生態的創新與開源開放,也呼籲國際合作共贏。任何新技術在發展初期都需要廣泛和規模化的應用環境,例如,美國在先進模型上處於領先地位,而中國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兩者合作才能尋找到理想化的技術方案。
最後,有效治理。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和風險防控需要平衡,行動計劃強調探索一種國際上既有競爭,同時也可以共同合作解決重大挑戰的治理機制。政府、學界、企業界和社會公衆應發揮不同作用。我們強調的治理不是監管,而是促進發展、保障安全。針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風險點,中國採取“小步快走”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在全球率先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等保障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措施,這些獨具中國特色的治理方案正在得到世界的借鑑。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魯曉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行動計劃將開源開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行動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參與到AI創新浪潮中,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開放,更是發展機遇的公平共享。”
“中國不僅已經走到了AI的最前沿,並且還在尋求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共贏。”英國薩里大學“以人爲本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宋一晢教授在大會現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人工智能是建設美好世界的重要工具,中國在AI的多個領域都走到了世界前沿,並且還希望將技術分享給那些算力、人才不足以及渴望擁有自主大模型的國家。目前許多國家的AI發展計劃注重技術上的競爭與合作,而中國把AI的發展“落到了人身上”。
《環球時報》記者關注到,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佈設了許多高科技公司的展臺,中國在大模型、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各個領域的技術成果正受到國際關注。路透社稱,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本週末在上海匯聚,展示它們的人工智能創新,支持中國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行業。中國既有華爲和阿里巴巴等重量級企業,也有雄心勃勃的初創公司。此外,特斯拉、亞馬遜等西方企業也將同臺展出。
匈牙利語言學研究中心總幹事加博爾·普羅謝基這次特意來到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參觀中國的AI大模型,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能與你們見面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建立聯繫,而且我們能感受到中國合作伙伴的開放態度。”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是一場吸引全球AI行業領袖的交流盛會,然而,有西方媒體藉此渲染國家之間的競爭,將人工智能稱爲“戰場”。前來參會的嘉賓對此並不認同,加博爾認爲,“我們不必相互競爭,而是尋求合作。如今形勢雖然複雜,但國際企業之間的交流是密切的,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來自東南亞、歐洲等許多地區的代表都參與了進來。感謝中國把我們聚在了一起。”
作爲跨國企業的代表,施耐德電氣全球高級副總裁、首席人工智能官菲利普·蘭巴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中國在該公司的AI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指中國)是我們全球第二大市場和AI應用基地。作爲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中國雄厚的產業基礎、多元的行業場景和豐富的創新資源,爲AI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強大的基礎。中國已成爲全球AI產業發展高地,也是施耐德電氣全球AI創新戰略佈局的關鍵一環。”
這位企業家還舉例說,該公司正在與中國企業聯合成立本土化創新中心,雙方各自發揮在產業技術、AI算法、網絡安全、合規認證方面的優勢,“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需求,也爲中國的‘AI+產業’保駕護航。”
今年大會匯聚來自73個國家的800家企業,展出3000餘項前沿技術成果。路透社稱,儘管存在一些限制,中國仍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取得突破。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不同外觀、功能的機器人競相展示專長,吸引參展者駐足。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3年,中國生成式AI專利申請量超3.8萬件,居世界第一。以DeepSeek爲代表的中國企業,其開源大模型在性能上直追國際頂尖水平。2024年中國AI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魯曉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從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到移動支付、遠程醫療,再到智能製造,AI正深度賦能千行百業。“中國憑藉強大的技術能力和廣闊的應用場景,成爲全球AI發展的重要引擎。”
這位學者進一步表示,中國積極參與並引導全球治理,倡導構建開放、公正、有效、安全的治理體系。“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再到《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其中的AI全球治理觀,不僅回應了全球科技競爭的現實挑戰,也展現了中國作爲負責任大國,積極推動科技向善、促進公平發展、維護多邊主義的責任擔當。”
7月26日,中國政府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初步考慮該組織總部設在上海。觀點認爲,這是中方堅持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的重要舉措,也是中方響應全球南方呼聲、助力彌合數字和智能鴻溝、促進人工智能向善普惠發展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