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檢查機構:興奮劑檢查並非隨機,與運動員成績表現高度關聯

新華社新加坡7月27日電(記者李嘉、周欣、王子江)負責游泳世錦賽興奮劑檢查的國際檢查機構(ITA)26日強調,世錦賽期間的興奮劑檢查並非隨機,而是與運動員成績表現高度關聯。

當天下午,ITA在新加坡游泳世錦賽游泳館向10餘家受邀媒體介紹並展示了世錦賽興奮劑檢查站的幕後工作。

ITA技術團隊工作人員傑克·平尼克-格雷表示,他的職責就是在賽內決定哪些運動員需要接受檢查。他指出:“隨機選擇運動員進行興奮劑檢查這一概念實際上是一種誤解。我們現在已經大幅減少了這種方式,轉而採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方法。運動員的表現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比如是否贏得獎牌、是否打破世界紀錄或成績是否有顯著提升。”

平尼克-格雷解釋說,選定運動員進行檢查並不意味着ITA懷疑他們使用興奮劑,而是爲了更加高效且具有戰略性地分配檢查資源。他表示:“我們通過這種方式確保檢查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同時不意味着我們一定認爲某個運動員有問題。”

他介紹說,ITA正在與世界泳聯合作,將運動員的實時成績輸入ITA與英國肯特大學聯合開發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來監控運動員的表現,這有助於發現可能存在的異常情況。

“這次我們首次實現了實時數據流。我可以站在泳池邊,打開程序,一旦決賽選手的成績出來,系統就會自動生成一個評分,並標記出那些表現比預期要快的運動員,尤其是與他們之前的成績和同年齡段運動員的成績相比。”他透露,巴黎奧運會時還沒有這項技術。“我們之前在(巴黎)奧運會上做過,但是當時沒有實時數據流。那時實際上有一位同事會等到成績發佈,然後手動輸入數據,以便在第二天的預賽中使用這些數據。那時的工作效率較低,但至少能做到一些實時監控。”

平尼克-格雷表示自己從小就熱愛游泳,並且對這個項目非常瞭解,“如果某個運動員的表現顯著提高,或者突然獲勝,我會特別留意。”他補充說,這個平臺特別適用於標記來自非游泳強隊的新秀運動員,比如他們可能一下子進步了5秒,但此前或許會因爲進不了決賽而被忽略。

那麼,什麼樣的成績會被認爲是可疑的呢?平尼克-格雷解釋道,評分系統滿分爲1分,任何高於0.7分的成績都會被視爲可疑。不過,他表示自己並不參與肯特大學的數據分析,因此不清楚具體的算法細節。

在賽內檢查中,各代表團選手接受的檢查次數並不平均,平尼克-格雷說:“我們有一個評估流程,會對不同國家(地區)進行風險評估,並根據風險分配檢查任務。根據不同的因素,有些國家(地區)的運動員可能會接受更多檢查,但我們儘量做到全面。”

他表示,如果運動員成績突出,或者獲得了多枚獎牌,那麼這位選手一定會被多次檢查。“我個人儘量減少這種情況(多次檢查一位選手)。但如果運動員打破了世界紀錄,他們會因每次打破世界紀錄而被多次檢查。雖然有些運動員可能認爲一旦接受了檢查,就不太可能再被檢查,但我們確實會對一些運動員進行多次檢查。不過,總體來說,我們傾向於採取分散檢查的策略。某些運動員可能會獲得五六枚獎牌,我們每次都會檢查他們。你可以說這有些過度,但我們採取的是一種平衡的方法,既能分散測試,又能抓住可疑結果。”

他補充稱,ITA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嘗試站在可能使用興奮劑的運動員的角度,分析他們可能採取的各種規避檢查的手段。“從策略上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是不能嘗試的。我們始終在努力改進,並尋找新的方法來抓住那些使用興奮劑的運動員。”

平尼克-格雷介紹,世錦賽期間將進行525次賽內檢查,賽內檢查是在比賽結束後立即進行。“我們計劃在六大項目(游泳、跳水、水球、公開水域、高臺跳水、花樣游泳)中進行525次賽內檢查,總計大約800個樣本,包括尿液和血液樣本。”

在賽前準備階段,ITA將重點放在賽外檢查上。“我們正在實施一個非常全面的計劃,目標是檢查廣泛的運動員,從頂級運動員到那些可能是第一次接受檢查的運動員。”他說。

根據世界泳聯水上運動誠信部門近日公佈的統計數據,ITA的反興奮劑檢查計劃涵蓋了賽內和賽外的廣泛檢查。自2025年1月1日以來,共對參加2025年新加坡世錦賽的運動員進行了4018次興奮劑檢查,平均每位運動員接受兩次檢查。此外,所有新批准參賽的中立運動員在過去12個月內至少接受了四次檢查,其中至少一次是由世界泳聯進行的檢查。

此外,平尼克-格雷還向記者們講解了運動員進行尿檢的過程,並展示了用於裝尿樣的A瓶和B瓶。法國公開水域泳將卡羅琳·茹伊斯則作爲運動員代表演示了部分接受興奮劑檢查的過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