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23歲男子感染鼠尿病4天身亡,重要臟器均遭破壞!疑因喝罐裝飲料前沒清洗

據媒體報道,馬來西亞本月發生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23歲青年莫哈末依克馬疑因飲用未清洗的罐裝飲料,染上鼠尿病,4天后不幸離世。

依克馬與友人登山時,可能飲用了未清潔的罐裝飲料後受感染。其父親莫哈末阿茲祖丁稱,依克馬在本月中旬照常上班,15日開始出現腹瀉、嘔吐症狀,到私人診所就診,醫生僅開了發燒藥和止痛藥。17日病情惡化,室友送他到診所後轉至馬六甲中央醫院。

家人趕往醫院途中,依克馬還表示“我還可以撐”,但不久後就失去意識。最終,他於17日晚不治身亡。醫生表示,依克馬染上鼠尿病,短短4天,腎臟、肺部、神經系統和心臟均遭嚴重破壞。

在查詢相關資料時可見,在2010年,馬來西亞曾暴發鼠尿病,短短10天就奪去10人性命。當時的公開報道中指出,一名17歲的少年在吉北瓜拉尼浪本查澤寧瀑布嬉水後,染上病菌,隨後不治身亡;另一名患者是30歲的檳州衛生局醫務人員,他在吉南華玲拉達峇尤瀑布野餐後病發,隨後不幸去世。

馬來西亞衛生部曾提醒公衆,尤其是身體有傷口的人在雨後不要去森林、瀑布、湖泊等有污水或污泥的高風險區。如果人們前往森林活動或露營,一旦生病,必須向醫生報告詳情,讓醫生尋找病因,以正確用藥。鼠尿病是由老鼠或森林中的動物帶菌引起,只要及早發現,有藥物可醫治。

相關話題今日登上微博熱搜

網友感嘆:“易拉罐瓶口很髒是常識”

並提醒應事先清潔或使用吸管

鼠尿病通常指鉤端螺旋體病

- 01 -

什麼是鉤端螺旋體病?

當前流行情況如何?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簡稱鉤體)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病,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行,是我國法定報告乙類傳染病。

近十年來,我國鉤體病處於較低發病水平,年發病率基本維持在0.05/10萬以下,以散發爲主。

- 02 -

鉤體病是怎樣傳播的呢?

人類接觸了攜帶鉤體的動物,或接觸攜帶鉤體動物尿液污染的疫水、土壤、食物後,鉤體通過健康或破損的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內,引起感染。

- 03 -

哪些動物會傳播鉤體病?

鉤體病宿主動物種類繁多,分佈廣泛,我國已從67種動物中分離到鉤體,其中與人類關係密切的主要宿主動物包括黑線姬鼠、黃胸鼠等鼠類和豬、犬等家畜,它們可通過尿液長期排菌污染環境,成爲該病的主要傳染源。

- 04 -

鉤體病嚴重嗎?有哪些臨牀表現?

鉤體病潛伏期一般爲7-14天,臨牀表現輕重不一,早期臨牀表現包括畏寒、發熱、頭痛、乏力、結膜充血、淺表淋巴結腫大、肌肉疼痛特別是腓腸肌觸痛,有的病例可出現嘔吐、腹瀉、皮疹、鼻出血等症狀。部分患者若治療不及時可出現咯血、肺出血、黃疸、皮膚黏膜廣泛性出血、低血壓、休克、腎功能衰竭、腦膜腦炎症狀,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05 -

如何預防鉤體病呢?

目前正值鉤體病的高發季節,降雨量激增、颱風和洪澇災害是引起該病流行的危險因素。

鉤體病的防控要做好防鼠、滅鼠工作,加強帶菌家畜的管理,改放養爲圈養, 防止家畜帶菌排泄物污染外界環境,對疑有鉤體病的家畜進行隔離和治療。

結合農田基本建設改造疫源地,減少鼠類棲息場所, 水稻收割前開溝排水,減少積水,或通過施用草木灰、石灰氮等肥料改善田水和土壤的pH值,或放乾田水曬田等均可減少鉤體感染。

對於屠宰場、肉類加工及家畜飼養場所,做好環境衛生、消毒工作。

此病雖然人羣普遍易感,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經過及時、科學的治療,絕大多數鉤體病患者預後良好。同時,我國已自主研發鉤體疫苗,目前不安排鉤體疫苗的常規接種,發生鉤體病疫情或發生洪澇災害可能導致鉤體病暴發流行時,對重點人羣進行鉤體疫苗應急接種。

新民晚報綜合央視網、瀟湘晨報、極目新聞、中國疾控中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