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航展驚現“鋼鐵蝗蟲”

在近期舉行的巴黎航展上,歐洲導彈集團公佈了一款引人注目的新型無人系統,即“單程效應器”無人機,這種無人機被稱爲“飽和式攻擊武器”。那麼,“單程效應器”無人機相比現有無人機有何獨特優勢?

以量取勝

歐洲導彈集團推出的“單程效應器”無人機攜帶一枚重約40千克的彈頭,當無人機接近敵方時,這一尺寸的彈頭剛好可以有效觸發敵方防空系統響應。它由噴氣發動機驅動,最高航程約500公里。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爲,這種無人機本質上是一款自殺式無人機,通過大規模飽和式打擊癱瘓敵方防空系統,爲己方高端巡航導彈開闢攻擊通道。

邵永靈這款單程自殺式無人機以飽和攻擊爲核心目標——依託量大價廉的優勢,像“蝗蟲”一樣通過密集攻擊使敵方防空系統過載,大量消耗其彈藥並削弱其後續反擊能力,爲後續攻擊創造有利條件。

軍民融合生產方式

根據歐洲導彈集團的宣傳,這種新型無人機被認爲是歐洲安全問題的“歐洲解決方案”。爲了快速擴大生產規模,歐洲導彈集團正與無人機和汽車製造商合作,利用民用供應鏈和工業生產模式快速實現量產目標。邵永靈表示,民用無人機經改造參與實戰已在俄烏衝突中被驗證有效,因此歐洲試圖通過軍民融合模式推動“飽和式無人機”量產,以獲得“非對稱打擊能力”。

邵永靈“飽和式無人機”的“量”如何解決?靠西方軍民融合實現量產。

現代防空系統昂貴且持續進化,大規模空襲中突破對方防空系統一直是難題。若此方法有效,將大幅擠壓防空系統生存空間,降低突破門檻。

飽和式攻擊真能實現突防?

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陷入嚴重的安全焦慮。歐洲國家因軍事實力與俄羅斯存在差距,在防空系統領域面臨嚴峻挑戰,正試圖通過發展低成本、可大規模部署的“飽和式無人機”以抵消俄軍防空優勢。不過,在邵永靈看來,最終的攻防效果仍取決於歐洲國家自身的技術研發速度與軍工產能支撐,這也凸顯出現代戰爭中非對稱對抗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

邵永靈隨着美國逐步削減義務,如何應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成爲歐洲必須直面的緊迫挑戰。其提出的“飽和式無人機”策略雖看似有效,但攻防本就是動態對抗——無人機因速度慢而易被反制,難以形成絕對優勢,勝負取決於技術實力與軍工研發能力。這種不確定性反而爲雙方留出了發展應對手段的空間。

來源:央廣軍事

記者:宋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