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陽臺好像已經成了一個‘觀麂點’。”
7月5日傍晚,家住杭州建德新中後巷的小唐和媽媽在自家陽臺休息時,發現小區不遠處的山林裏有一隻黃麂。
黃麂在林間探頭探腦,不一會就鑽回了林子深處。唐添琪打開手機的長焦鏡頭,記錄下了全過程。
△小唐於當日拍攝的視頻
“白日暑熱,傍晚邊我們全家都愛到陽臺上吹吹風、看看景,黃麂可能也是想趁着太陽下山出來找食物吧。”小唐告訴記者,這次看到黃麂,有些驚喜,但也在意料之中。
他們家所在樓幢距小區後山僅幾十米,5層樓的視野較好,這個時節,從陽臺望出去滿眼蔥綠。
小唐一家所住的樓幢靠着山林,陽臺外一片蔥綠。 受訪者供圖
“我們是2017年搬到這裏的,那年冬天就在陽臺上望見過一隻長得像小鹿的動物。全家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在城市裏竟然能見到這樣的動物。後來我在網上查了資料,才知道這是黃麂。”
黃麂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對生存環境的植被質量和靜謐度要求較高,它們的出現也對生態環境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新中後巷區域的居民區背靠山林,植被豐茂,外部干擾較少,是黃麂們理想的棲息地。“冬天是黃麂下山最頻繁的季節,我們隔三岔五就可以在陽臺上看到它,每次都是一隻。”小唐說,氣溫升高,黃麂下山的次數會逐漸減少,但也是年年可見,“算起來有8年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只,它和我們很近,已經處成了互不打擾的鄰居。它散步,我們遠觀,各得其樂。”
小唐拍攝到的黃麂照片
建德市林業局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新安江區域持續推進生態保護,加強山林植被修復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維護,野生動物種羣數量穩步增長,活動範圍也逐漸向居民區周邊延伸。“黃麂頻繁出現在居民區視野,正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直觀體現。”工作人員提醒,市民偶遇野生動物時,應保持安全距離,不投餵、不追逐,共同守護這份人與自然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