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知名男演員去世,作品家喻戶曉

據港媒,TVB演員吳博君離世,享年69歲。

7月15日他的家屬透過由吳博君發起籌款的“有艇搭慈善基金會”公佈,吳博君已於7月2日離世,喪禮於14日完成。

吳博君於70年代加入TVB,參演過《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刑事偵緝檔案》等不少經典劇集。 因擅長飾演一些市井角色,形象深入民心,有“綠葉王”的稱譽。

1997年,他離開TVB,曾轉行做酒樓清潔工、麪包師傅等。

吳博君在2018年證實患上“漸凍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自從2018年患上漸凍症的吳博君,自感身體日漸轉差,進食及大小便均在牀上,每天要翻身多次,精神狀態負擔喫重,惟仍抱樂觀,積極面對逆境,圈中不少藝人都曾相助。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症(學名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又稱爲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病,被稱爲“世界五大絕症之首”

這是一種無法逆轉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後身體會逐漸喪失力量和控制能力,無法說話、吞嚥、呼吸,最後無法活動,好像被冰凍住一樣,因此被叫做漸凍症。罹患漸凍症的患者又被稱爲“漸凍人”。其救治困境包括病因不明、靶點不清、快速發展不可逆、藥效微弱、嚴重依賴護理等等。

漸凍症爲什麼難攻克?

至今病因不明,治癒率爲0

目前,全國有近10萬名漸凍症患者,但尚未有良好的治療方法,它的病理機制仍不明朗,這也成爲漸凍症藥物研發的第一道坎

患者發病後肌肉萎縮無法逆轉,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會漸漸變成一根“熔化的蠟燭”:無法說話、無法吞嚥、呼吸需要機器維持……最終癱瘓,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資料顯示,在人類歷史上被發現200年間,全球有1000萬人死於漸凍症,至今病因不明,治癒率爲0,也沒有特效藥

世界範圍內,運動神經元病的患病率約爲0.8~8.5/10萬,屬於少見病。但在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中,“漸凍症”的發病率僅次於老年性癡呆和帕金森,排在第3位。我國目前缺乏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

“漸凍症”發病高峯在40歲~50歲,男性發病佔優勢,發病率隨着年齡增大而增高。在“漸凍人”中,只有5%~10%爲家族性,有明確的遺傳背景。90%~95%的患者沒有家族史,病因不明。

出現這些症狀需警惕“漸凍症”

及時就醫!

漸凍症的早期症狀很難以察覺,最早期的典型症狀通常是肌肉明顯的無力或者萎縮其他比較明顯的症狀包括吞嚥困難、痙攣或牽涉的肌肉僵硬。肌無力會影響四肢;可能還會出現說話含糊和帶鼻音的現象。

出現這些症狀警惕需警惕“漸凍症”,及時就醫!

▶ 手臂起病型

會突然感覺大拇指力量減弱,如擰不開飲料瓶的蓋子,端不起筆記本電腦或者水杯,擰不動家門的鑰匙甚至用筷子夾不起較重的菜……

▶ 腿起病型

患者會出現走路或跑步時跌倒或絆倒,走路時明顯拖腿而行。曾有病患這樣描述他最初感覺不對勁的表現:他說自己坐下來時間長一點就會抽筋,晚上睡覺也會抽筋,然後抽筋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有一次他晚餐後從座位上起來收拾東西,突然間腿一軟,整個人就跌倒了。

▶ 延髓起病型

另外約25%的患者罹患的是“延髓起病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以說話障礙或吞嚥困難爲首要表現。說話開始變得含糊、帶有鼻音或失語。其他症狀包括吞嚥困難和舌頭喪失靈活性。

▶ 呼吸起病型

很少一部分患者屬於“呼吸起病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即支持呼吸的肋間肌最先受到影響。也很少一部分患者可能伴隨出現額葉癡呆症,並最終發展爲其他更典型的症狀。

漸凍症早期的診斷依賴於醫生根據患者的臨牀症狀來判斷,需要有專科醫師進行全面合理的診治。

出現症狀需提高警惕,做到早期識別這種疾病以及對疾病的轉歸要有一定的認識,以便於發現問題及早就醫、及早治療。

來源:潮新聞·錢江晚報綜合自江南都市報@中國藍新聞、此前報道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