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
上海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
救護車夜間出車頻次顯著上升
且大多與夜間運動有關
創傷、中暑、溺水、中毒等
意外事件時有發生
夜間運動雖好
麻煩也不少
7月的一天,急救中心黃培蘭和陸超急救小組在元江路某段非機動車道接診了夜騎受傷的李女士。當天,她特地選擇晚上出來騎車鍛鍊。
經過該路段時碰到一個滿載回收廢品的騎三輪車的老大爺,本以爲小心一點能順利超過他,結果大爺因廢品體積龐大沒看到,把她連人帶車碰倒摔傷了……經過急救人員的檢查,李女士脊柱受傷比較嚴重,稍作處理後送到醫院進一步治療。
和李女士相比,陳先生的“運動麻煩”更是出乎意料。34歲的陳先生想着很久沒有運動了,上個月的一天晚上,在沒開空調的客廳裏練起了深蹲,跟着視頻做完幾組深蹲後汗如雨下,出現了雙側大腿前側明顯脹痛。他覺得可能肌肉拉傷便停止了運動。
沒想到,兩天後雙側大腿前側劇烈疼痛、腫脹,屈伸困難,3天后還出現了行走困難伴有醬油色小便。急救醫生檢查後,初步判斷爲橫紋肌溶解綜合徵,予以生命體徵監測、補液等急救處理,快速送達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治療。
閔行區衛生健康委相關部門提醒:
夏季夜間運動雖然
能避開白天的酷暑
又能釋放壓力
但要注意安全防護
↓↓↓
運動前:爲自己“體檢”
開展各項運動前都做好熱身準備,不熬夜、不空腹、不酒後運動,不在疲勞狀態下強行鍛鍊。
夜騎必備“三件套”:安全頭盔、帶有反光條的着裝、車前燈。
提前檢查出行所使用的車輛是否有異常,提前規劃好行車或夜跑路線,優先選擇熟悉且照明好的道路,避開正在施工的或路面坑窪多的路段,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運動中:身體警報燈亮起就“減速”
出現以下症狀,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假如發生意外,一定要及時呼叫120並在急救人員電話指導下先開展自救。
運動結束後:切忌“一時爽”
1.大量出汗後,空調、電扇冷風不要對着身體直吹;
2.不建議立即飲用大量冰水或冰鎮飲料,要先喝常溫電解質飲料或溫水,少量多次;
3.不要立即大量冷水洗澡,待出汗停止、心率恢復後再溫水淋浴;
4.建議運動停止後做5分鐘拉伸,給心臟一個“緩衝坡”。
夜間運動雖好
可不要貪省事
記者:魯哲
通訊員:陳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