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聯賽會成爲振興“三大球”的突破口嗎?

“三大球”業餘聯賽在全國多地火爆出圈,能否助力青少年人才培養尚需觀察——

業餘聯賽會成爲振興“三大球”的突破口嗎?

本報記者 劉兵

“江西‘贛’起來,南昌‘火’起來!”“愛我英雄城,登場皆英雄!”看臺上,巨幅標語與加油旗幟交織,當球員剛踏入球場,掌聲與歡呼聲如潮水般湧來……

近日,2025年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級聯賽(簡稱“贛超”)激情開賽。開幕式後的揭幕戰由東道主南昌隊迎戰景德鎮隊,約1.5萬名觀衆湧入南昌八一體育場觀賽。據賽事組委會介紹,本屆“贛超”採用“分區對抗+交叉對決”的分階段複合賽制,設南、北兩個賽區,66場比賽將歷時近4個月。

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火爆出圈後,國內不少省份的業餘足球聯賽也如火如荼地展開。記者瞭解到,除了“贛超”,“粵超”(廣東省足球超級聯賽)、“川超”(四川城市足球聯賽)等賽事也將於近期開展。此外,籃球和排球項目的業餘聯賽也呈現逐漸火爆的態勢。

剛剛過去的2024-2025賽季,浙江廣廈男籃打破了遼寧、廣東等CBA傳統強隊的壟斷,最終奪得總冠軍,既證明了浙江籃球的實力,也進一步激發了羣衆參與籃球賽事的熱情。7月初,浙江省城市籃球聯賽(簡稱“浙BA”)開賽。這項賽事以羣衆籃球爲根本定位,旨在打造全國領先的省級羣衆籃球賽事品牌。

據悉,本屆“浙BA”將持續至明年2月,比賽分爲預選賽、城市爭霸賽和挑戰賽三個階段,覆蓋全省11個設區市,將有超百支代表隊參與角逐。

對此,浙江省文廣旅廳廳長陳廣勝在接受採訪時認爲,浙江有着全國領先的縣域經濟、深厚的體育積澱與較爲完善的場館資源,應該打造屬於自己的、“叫好又叫座”的羣衆體育賽事。

排球業餘賽事也收穫了比以往更多的關注。近日,“排球能量”上海城市業餘排球聯賽第一階段比賽落幕。作爲上海室內排球項目唯一的市級業餘聯賽,從籌備階段到正式報名,這項賽事始終備受關注。本屆聯賽吸引了來自高校、企業、社區等各行各業的20支隊伍、近400名運動員參與,年齡跨度從16歲到53歲,充分展現了排球運動的全民參與性與包容性。

全國各地組織更加規範、參與人羣更趨廣泛的業餘聯賽,既增加了“三大球”項目的影響力,在強化地域或行業認同的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了參與人羣的社會覆蓋面。

據悉,本賽季“贛超”集結了江西省11個設區市代表隊,參賽隊員平均年齡23歲,其中六成是學生,其餘來自外賣員、廚師、公務員、司機等各行各業,堪稱“草根球員舞臺”。“浙BA”對球員身份的要求更爲嚴格——參賽運動員必須是非專業的草根選手。根據競賽規程,參加過全國職業籃球聯賽、中國大學生籃球一級聯賽以及海外各級籃球聯賽的運動員均不能報名。

江西省足協常務副主席兼祕書長王賢敏告訴記者,“贛超”始於2020年,起初一直以俱樂部爲單位組織比賽。從今年開始,“贛超”進行了改制,首次以城市作爲主體,讓更廣泛的踢球羣衆參與比賽。王賢敏坦言,江西作爲足球水平整體較低、足球文化相對欠缺的地區,“推廣和普及足球運動,讓更多羣衆有機會踢球、有舞臺展示自己更加重要”。

近年來,我國“三大球”項目的競技水平整體不升反降,與青訓跟不上不無關係。據王賢敏介紹,目前,南昌、九江、贛州等地的球隊跟當地足球學校開展青訓合作。“‘贛超’的選手來源雖然廣泛,但主體是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學生,我們要給他們其中一部分有天分的孩子走上職業足球道路的機會。通過青訓切實提升實力,‘贛超’踢好了進入中冠聯賽,中冠再往上就有機會升入職業聯賽。”

據上海市排協介紹,參加上海市排球業餘聯賽脫穎而出的選手,體育部門也將結合自身意願,助力他們走上職業球員的道路。

振興“三大球”,業餘聯賽會成爲突破口嗎?對此,王賢敏持樂觀態度。他表示,發達的業餘聯賽體系就像是樹木的根部,職業聯賽像樹木的枝幹,枝繁葉茂是由於根部發達,“過去在足球發展上面過於急功近利,足球人口沒有切實擴大,足球運動沒有得到真正普及,缺乏體系化的業餘賽事,職業足球的發展就像是無根之木”。他告訴記者,雖然“贛超”強調選手的業餘性,但比賽仍參照職業聯賽的規範進行,“我們在裁判的設置、着裝的要求、賽事流程等各方面都向正規職業聯賽看齊,讓我們的參賽選手更有動力”。

江西省體育局副局長金紫薇表示,舉辦“贛超”聯賽的初衷就是打造一場“草根足球”的歡樂盛宴,“通過較低的票價和業餘球員主體參賽,破解民衆參與度低的困局,吸引更多人走進比賽現場,讓‘草根足球’破圈出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