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重組計劃生變:非營利母公司維持控制權,營利部門轉型公益企業推進融資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5月6日消息,OpenAI宣佈調整重組計劃,明確其非營利性母公司將繼續保持對公司的最終控制權,同時推進營利性部門向公益企業(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簡稱PBC)轉型,以平衡融資需求與公益使命。

重組核心:非營利主導,營利部門獨立化

OpenAI在官方聲明中表示,經與加州、特拉華州總檢察長辦公室及公民領袖協商,公司決定保留非營利母公司對營利性業務的監督權。根據調整後的方案,原屬非營利架構的營利性有限責任公司(LLC)將轉型爲PBC結構,後者需在決策中同時考慮股東利益與公共利益。非營利母公司不僅將持有PBC多數股權,還將通過獨立財務顧問確定的合理估值,成爲其核心股東,從而爲非營利部門提供資金支持,用於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普惠AI項目。

OpenAI自2015年成立以來,始終面臨資金與使命的雙重挑戰。2019年,爲突破非營利架構的融資限制,公司設立營利性子公司,但該模式因投資者回報上限及非營利董事會對商業決策的干預而飽受詬病。2024年12月,OpenAI首次披露重組計劃,擬全面轉型爲PBC,以吸引更多資本。然而,這一方案引發外界對其公益屬性的質疑,聯合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更以訴訟指控其“背離非營利初衷”。

當前,AI領域競爭已進入“燒錢”階段。據OpenAI披露,各大科技公司每年在AI研發上的投入高達數千億美元,而其自身仍面臨鉅額虧損,預計需至2029年才能實現盈利。爲應對這一局面,OpenAI需在保持技術領先的同時,爲投資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回報框架。

新架構解析:全員持股與公益使命並存

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在全員信中強調,轉型後的PBC將延續“確保AGI惠及全人類”的使命,非營利母公司仍爲最終決策主體。與原計劃相比,調整後的方案更強調非營利部門對營利實體的“戰略控制”而非“全面干預”,具體表現爲:

股權結構優化:非營利母公司通過持股獲取資源,同時允許員工、投資者持有PBC股份,形成全員持股的資本架構;

決策權分配:PBC將負責日常運營與商業化,非營利部門則聚焦慈善項目,雙方通過獨立董事會實現協同;

監管強化:非營利委員會將制定AI普惠性標準,確保技術成果在醫療、教育等領域的落地。

市場反應與未來挑戰

分析人士指出,OpenAI的重組調整既是對監管壓力的妥協,也是對投資者訴求的回應。儘管PBC結構已在Anthropic、Patagonia等企業得到驗證,但OpenAI的特殊性在於其AGI研發的敏感性與公衆期待。微軟作爲OpenAI最大股東,已明確支持新架構,並表示將繼續深化合作。

然而,OpenAI仍需解決兩大核心問題:

法律風險:馬斯克訴訟尚未完全平息,聯邦法院對PBC轉型的合法性審查仍在進行中;

治理挑戰:如何在非營利使命與商業利益間建立動態平衡機制,避免重蹈“使命漂移”覆轍。

截至2025年5月,OpenAI最新估值已達1570億美元,但融資窗口期或因重組不確定性而縮短。隨着軟銀等潛在投資者對轉型進度的關注,OpenAI需在2025年內完成架構調整,以維持其在AI軍備競賽中的領先地位。(青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