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秦耳】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信息數據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一個企業的數字化程度越高,它的業務韌性、盈利性以及可持續性就越高。在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當下,企業供應鏈的數智化轉型已成爲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上,記者採訪到浪潮通用軟件有限公司ERP產品部副總經理隋志超,他圍繞浪潮海嶽的數字供應鏈方案、產業協同模式、AI 技術應用及數據兼容等熱點問題,分享了浪潮在賦能企業數智化轉型中的實踐與思考。
在隋志超看來,企業的數智化轉型是針對企業面對不同業務場景、不同業務需求以及不同商業模式定製下的數字化系統。可以說,不同的企業由於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不同,形成的數智化能力也是不同的。簡簡單單地去套用當下的一些成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案例,往往會“水土不服”。
“相較於傳統 PaaS 平臺,浪潮提出的‘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 模式,爲產業鏈協同發展開闢了新路徑。”隋志超在採訪中表示。
對大企業而言,自建平臺可依據自身複雜業務和管理需求進行定製開發,深度整合內部資源,實現全流程精準管控,從而提升運營效率與管理水平。而中小企業無需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自建系統,通過使用平臺,既能直接享受成熟的技術與服務,降低信息化成本,又能快速借鑑大企業的管理經驗,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與大企業的協同發展,進而推動產業鏈整體升級。
同時,隋志超表示,在實際運作中,企業面對的更多是數據與當前系統數據不兼容、不匹配的問題。對此,需要對數據進行全面評估,制定詳細的數據遷移與轉換方案;同時採用中間件或數據接口技術,實現不同系統間的數據交互與共享,在此過程中對數據進行清洗和標準化處理以確保數據質量,並且在系統切換前開展充分測試,及時調整優化。
“在企業實現數智化的基礎上,AI技術的加持則能讓企業效能增長事半功倍。”隋志超講到,在 AI 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浪潮海嶽積極探索產業大模型在供應鏈領域的應用。以 AI + 供應鏈爲例,浪潮海嶽商業 AI 藉助產業大模型,深度賦能供應鏈各環節:在需求預測環節,結合海量市場數據實現精準預判,降低缺貨與積壓風險;在供應商評價方面,快速甄別優質夥伴,保障原料供應穩定;在智能研發環節,加速產品研發進程;在多級庫存優化上,實現庫存合理調配。通過產業大模型與供應鏈的深度融合,爲企業構建起數智化、精益化、高效協同的供應鏈體系,有效提升了供應鏈響應速度與運營效率,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助力產業智能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談到此次參加鏈博會的體驗。隋志超表示,鏈博會作爲匯聚產業上下游衆多企業的重要平臺,爲促進產業合作搭建了廣闊舞臺。基於鏈博會建立的信任與瞭解,浪潮通軟正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創新合作模式,實現優勢互補,攜手推動產業鏈的數智化發展,共繪產業協同發展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