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更好地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促進雷州半島濱海溼地和珍稀動物保護工作順利開展,2023年6月17日至18日在湛江市硇洲島西埠村,廣東海洋協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和湛江市黑石嶼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組織主辦了第五屆國際鱟保育日廣東專場“國際鱟保育日主題活動——濱海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邀請了當地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省內外相關科研院所和學校、以及動物保護和生態環境領域相關企業和民間機構等代表,包括湛江市自然資源局、湛江市農業農村局、湛江市生態環境局、湛江市科普中心、硇州鎮西埠村村委、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大學、北部灣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州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湛江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南港小學、湛江市愛鳥會、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廣東)有限公司、湛江市溢鑫源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以珍稀瀕危物種中華鱟保護爲切入點,在具體而微的農村基層推動濱海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爲《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的實施打造中國樣板,講好中國故事,爲中國參與國際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來自科學理論指導的基層社區實踐經驗。
自2022年第四個國際鱟保育日在黑石嶼正式成立國內首個“鱟保護社區”以來,愛鱟護鱟人士共同探索基於沿海漁村羣衆爲主體的鱟保護模式,“黑石嶼兒童社”在聚焦社區兒童成長的同時,立足沿海鄉村教育第一線傳播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經由兒童真誠熱情的傳播鱟保護知識給漁民家長,要求漁民家長們無論多忙於生產都要切實做到救鱟護鱟,當地漁民家庭形成了平日裏自覺自發的救鱟護鱟行爲習慣,成爲漁村社區最基礎有效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形式。通過在黑石嶼民宿裏營造公益的社區兒童空間,爲西埠村及周邊社區兒童組織公益活動。策劃並開展了植物探祕、潮間帶觀察導賞、海洋垃圾與環保淨灘、守護中華鱟等環境教育活動和自然手作、海洋垃圾環保手作等DIY手工活動,組建《我的島我的村我的家》歷史人文營,讓社區兒童能夠有機會了解自己的家鄉海島,能夠關注和愛護自然環境,進而培養孩子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比如通過請漁民給兒童們在海邊現場上魚蝦蟹課,用雷州本地話講魚蝦蟹等海洋生物的本土知識,講很多漁民自己經歷相關故事,每每聽來都有種魯迅筆下手捏鋼叉的少年閏土的感覺。聽着孩子們和漁民的互動,感受這些在地的鄉土知識和生活氣息,以及這些人與自然與物種之間發生的經歷故事,也是彼此生存/生活智慧的碰撞,在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傳播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漁民們從而更加願意主動加入中華鱟保護行動中來。
本次濱海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活動還加入了亮眼的新元素。湛江幼兒師範專科學校藝術系的師生團隊開展了一些列精彩的舞臺活動,首先進行了有關鱟保護的書畫作品展示,對每一幅作品的創作構思及表達意圖進行的詳細的闡述;其次進行了有獎知識問答環節,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鱟的歷史、社會價值以及保護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舞臺展示結束後,到了臺下互動環節,藝術系教師李賢康通過鋼琴伴奏進行現場兒歌教學,歌曲名字是《守鱟未來》,也是李賢康老師爲了這次鱟保護活動精心創作。朗朗上口的旋律、通俗易懂的歌詞使得孩子們深深地投入其中;教唱環節結束後,藝術系美術教育專業的同學利用專業優勢帶領孩子們在十餘個水桶的表面畫出了不同鱟的圖案,意在表達時刻不忘鱟的保護這一重要使命。現場的互動環節非常精彩,啓發衆多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們對鱟保護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同學們紛紛表示,在將來的學習生活中,要多多傳播鱟保護的知識給同學們、家長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社會上更多的公益人士加入到鱟的保護行動中來,相信不久的將來,鱟的棲息地再次遍佈在祖國的東南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