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佔國土面積的26.81%和17.58%;我國也是爲世界增綠貢獻最大的國家之一,新增植被覆蓋面積約佔全球新增總量的25%。這一對比的背後,離不開治沙英雄們的默默付出和接力奮鬥。從連片荒原到萬畝林海,從黃沙漫漫到綠蔭濃濃,在那些頂風冒雨的身影中,在那些艱難探索的故事裏,我們感受到人與沙交鋒中的精神力量。

治沙,要有直面挑戰、敢爲人先的“闖勁”。破解生存之困,張榮懷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跑出綠色接力的第一棒;不顧親友反對,石光銀毅然走進荒沙,三戰“狼窩”終有回報。治沙,要有昂揚向上、奮發有爲的“拼勁”。爲了建設塞罕壩,陳彥嫺喝雪水、喫鹹菜,卻從不覺得辛苦;爲了把治沙事業繼續下去,王有德退休後“二次創業”,不願閒下來。治沙,要有百折不撓、滴水穿石的“韌勁”。一句承諾,讓“六老漢”三代人40多年薪火相傳,堅守奉獻;一張藍圖,讓右玉縣委70餘年一任接着一任幹,帶領幹部羣衆接力防沙治沙……

目前,我國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峻。在石光銀喬灌草結合的“複種”中,在八步沙林下經濟的發展中,在右玉縣沙漠公園的建設中……面對治沙新課題,我們看到了系統謀劃、科學施策的智慧,因地制宜把生態資源轉化爲發展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學習和傳承治沙英雄的精神,就是爲了更好地愛綠植綠護綠、共建生態文明。讓我們行動起來,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爲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