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生態畫卷 共建美好家園

《國際關係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許勤華著;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出版。

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都有向世界提供範例和經驗的雄厚實力,也有講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的現實條件。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和清潔美麗世界是人類社會的美好願景,國際社會共同參與有利於早日實現這一願景,也有助於推動新型國際關係構建。多年來,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爲推動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做出了不懈努力,增強了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多學者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中,並將環境議題如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綠色能源、綠色產業、綠色貿易、可持續發展等納入國際關係框架進行討論。學者們指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一方面爲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引領國際生態新秩序的建設;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在國際環境與發展領域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那麼,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究竟如何塑造國際關係格局?怎樣在新型國際關係格局下講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一系列相關問題有待深入研討和系統總結。

許勤華教授所著《國際關係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一書彙集大量文獻資料,介紹中國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做法,總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經驗,闡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及國際合作實踐的重要意義,闡述中國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該書還深入分析國際關係綠色化發展的演變趨勢和機理機制,並對加強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協同共進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該書從國際關係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交叉視角入手,聚焦兼具現實性和前瞻性的理論問題,對國際關係研究議題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各國攜手共同應對氣候與生態問題,除了需要協調各方利益,還要找到各方理念上的共識。作者注重比較分析,從國際關係研究領域3個理論流派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入手,抽絲剝繭地比對其主要觀點、形成過程和影響範圍,尋找其中共性。這類細緻的研究闡釋,爲我們理解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與新型國際關係構建打開了理論視野,有助於推動環境外交實踐,在國際舞臺塑造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生態理念在我國由來已久,貫穿中華文明的綿長文脈。從“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到“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從農業生產、人居營建到爲人處世,傳統生態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成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理論資源。作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把落實國家自主貢獻作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作爲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積極姿態爲世界綠色發展貢獻力量。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都有向世界提供範例和經驗的雄厚實力,也有講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的現實條件。

作者分析了近30年來全球環境領域出現的諸多影響國際關係原則和發展進程的重大事件,指出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的關係仍然是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任務依然艱鉅。隨着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在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凸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該書提出的議題和所作的深入探討更具現實意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