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大學渝行青雲實踐團深入鄉村基層,在今年暑假前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開展“三下鄉”實踐活動。團隊以支教活動促進鄉村教育發展,以實地調研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實踐隊員走進廣南縣,支教學校領導與實踐團成員召開了座談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瞭解到當地孩子的學習需求和心理需求,從“科學精神”、“社會參與”、“實踐創新”、“探索自我”和“多彩人生”五個核心理念設計了包括語言表達、數理邏輯、創新創造、體育運動、文學素養等在內的多元課程,旨在擴展孩子眼界,提高孩子的綜合素養。
生態興則文明興,實踐團設計了“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系列特色課程,並開設“生態文明大講堂”,引導孩子們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在“環保踐行者”課程中,實踐團成員生動講解了污染源、污染危害及防範處理相關知識,和孩子們共同簽下“環保承諾書”,鼓勵孩子們在環保便籤上記錄下保護環境的相關事宜,一起做“綠行者”。
格物致知,履行踐遠。實踐團成員開展了有趣的實踐課程,深入田地,帶領孩子們製作屬於自己的生態花瓶,在製作過程中學習生態系統的運轉,使孩子們充分意識到生態系統中每一組分的重要性;成員還與孩子們共同製作植物圖鑑手冊,讓孩子們發現自然之美、感知自然之奧妙,提升孩子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實踐團開設了前沿科技介紹課程,培養孩子們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其中,來自重慶大學大數據與軟件學院的團隊負責人以孩子們最感興趣的遊戲人機模式和短視頻平臺智能推薦系統爲例,生動地介紹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用途和發展歷程。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課堂中,他帶領孩子們參與人臉識別、人機對話等智能應用體驗,通過真實場景來增強他們對人工智能的理解,並鼓勵孩子們自主思考人工智能之利弊,培養孩子們的辯證思維。
實踐團通過實地考察、走訪調查、採訪問答等形式開展了特色產業調研。 實踐團成員首先參訪了廣南縣凱鑫企業,該企業結合當地生產優勢,瞄準“一粒米,一葉茶”,着力打造了“八寶米”和“生態茶”兩大特色農產品,以產業帶動扶貧,推動當地鄉村振興。二訪廣南縣凌埡原生鐵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的鐵皮石斛種植基地,深入瞭解了一株“仙草”是如何推動當地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團隊成員在與企業領導班子的交流過程中,深挖企業發展需求並建言獻策,比如通過企業文創設計來打造企業品牌文化,以景區規劃與建設提升產品及企業形象等一系列可行性建議,爲產業發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