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濱海新區風光。
鍾偉國(左二)在爲義警講解如何幫羣衆申領“粵居碼”。
以上圖片均爲莊健鵬攝
一
山巒滴翠,海天一色。在廣東茂名,碧海藍天之間,活躍着一抹特殊的藍——一個身穿藍色警服的身影。
他是鍾偉國,廣東省茂名市公安局濱海新區分局龍山派出所所長。多年來,他奔走在這風景如畫的土地上,無暇領略浪漫風光,卻懷揣一個浪漫的夢想:藉助“數字警務”,讓“數字”多“跑腿”,讓羣衆少奔波。
49歲的鐘偉國,愛笑,顯年輕。他的工作常與鍵盤相伴,隨着他的一次次敲擊,警務工作被插上數字化的翅膀,飛進了轄區內的家家戶戶。
鍾偉國出生於茂名電白縣水東鎮(今電白區水東街道)的一戶普通人家。他的父親是個熱心人,業餘時間喜歡戴個袖章到處轉轉,幫助維護小鎮的治安。高考時,在父親的支持下,鍾偉國報考了警校。
1997年從警校畢業後,鍾偉國被分配到原電白縣公安局坡心派出所。從警26年,他先後在4個派出所工作過。2014年,他被調到龍山派出所工作。
赴任龍山,是在一個夜晚。一輪明月陪着鍾偉國走過曲曲折折的海岸,走到派出所門口。那時的龍山派出所位於海邊的一棟老房子裏,條件很艱苦,刮颱風時還要轉移地方,業務指標排名靠後。鍾偉國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抓治安、搞服務,讓派出所氣象一新。
龍山派出所轄區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萬,流動人口多,工作情況複雜。而所裏算上鍾偉國,只有7個民警,人少壓力大,必須找到開展工作的新思路。一天,鍾偉國通過上級文件,接觸到了一個新詞:“數字村居”。“數字”兩個字一下照亮了他的思緒。他隱隱感覺到,信息時代的“數字警務”就是龍山派出所前行的必然方向。
2017年,茂名市開始加強電動車管理,一時間相關業務辦理點人潮湧動。在派出所業務辦理點,鍾偉國看見路燈下上百人通宵排隊的長龍,心裏感嘆:數字時代,能不能讓“數字”代替羣衆來排隊呢?他想,如果在警民之間,有一座數字化的橋作爲連接,或許一條新的警民關係的路,就在龍山通達了。
當晚,鍾偉國在派出所微信公衆號發佈文章,爲羣衆提供在線預約服務,人們不用出門,民警入戶統一辦理業務。短短4個月,公衆號共接到申請5758條,辦結4958條,粉絲激增到近8000人。這次“微服務”收穫了羣衆的點贊,也讓鍾偉國信心大增。
二
木麻黃防護林的枝頭升起蛋黃色的溫暖陽光,映照着寬敞的馬路和一座座新民居。海邊的美麗小村——尖崗村沐浴在晨光裏,迎來了新的一天。
村民鄧妹7年前收養了一個女嬰,轉眼孩子長大,卻一直沒有上戶口。眼看到了入學年齡,沒戶口上不了學。家裏託朋友幫忙想辦法,朋友告訴他們,這事涉及很多部門,解決起來程序很多,不好辦。
這一天,鄧妹掃了一下鍾偉國貼在她家門口的二維碼,進入“微警工作室”反映女兒的戶口問題。沒想到,鍾所長很快就回復了她。更讓鄧妹沒想到的是,和她一起等來好消息的村民,竟然有80多個。
原來,這是鍾偉國推出的數字警務便民新舉措。他通過數字化信息採集,一次性打包了80多個村民同類訴求。這些遺留問題,各有各的複雜原因,但都是大家最關切的生活要事。之後的半年多時間,鍾偉國爲了解決這80多個戶口問題,在公證、民政等諸多部門之間來回協調、溝通。讓鄧妹最難忘的是,鍾所長竟然把法醫專家和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都請上門來,一次性解決了包括她女兒在內的13名收養兒童的戶口難題。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說好了不讓老百姓跑腿,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到實、做到底,這就是鍾偉國的風格。最終,這80多個疑難戶口問題都得到了妥善解決。
鄧妹嫁到尖崗村20多年,覺得近幾年的變化太大了。以前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防盜上花了不少心思,現在都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門口的二維碼,這是派出所過來張貼的,相當於每家門口都有了一個零距離的警務室。在警民的共同努力下,不知不覺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已經成爲海邊村民的生活常態。清晨,鄧妹打開她家超市的捲簾門,前一天快遞送過來的食品貨物就在門口堆着,一件也不會少。每天吹着海風,開着店,帶着娃,煮着飯,鄧妹對這種二維碼“保護”下的村居生活很滿意。
鍾偉國不僅利用龍山派出所的平臺在網上開展工作,還充分運用廣東省公安廳的移動警務終端。前兩年,他在一次設卡盤查中,發現了一輛被盜的摩托車,可沒有查到相關報案。他沒有將此事擱置,而是用移動警務終端順着車輛信息查下去,找到了車主小謝的手機號。小謝很意外:“我還沒來得及報案,摩托車就已經被追回來了!”鍾偉國藉助“人車深度覈查方式”,至今共爲失主追回60多輛摩托車。
在各種新技術、新舉措的幫助下,轄區羣衆的滿意度不斷攀升,龍山派出所被命名爲廣東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三
年近半百的鐘偉國,就像一位沉迷科研的農技專家,在“數字警務”的“試驗田”裏“精心育種”,不斷創新。他所依託的技術其實也不復雜:通過軟件自動生成二維碼,再加上他根據社區服務需求和村居特點進行的“自定義”,就能爲村民推出一系列“碼上服務”。
一開始,派出所的民警並不理解鍾偉國。就連跟他最親近的戰友都有怨言:人手本來就少,通宵值班,連軸辦案,好不容易下班了,又要進村入戶摸排數據,填鍾偉國設計的各種“自定義表格”,爲哪般?但數字賦能帶來的一系列深刻變化,觸動了全所民警。
作爲一名派出所所長,鍾偉國心心念唸的是從源頭上化解治安風險,防患於未然。發生在醫院、景區的口角,出現在酒店、加油站、校園門口的可疑人、物、事,如何將那些未燃起的“火星”及時撲滅?唯有發動羣衆。這幾年,“數字化羣防聯動應急處置平臺”終於從他的“試驗田”裏走出,經受住了方方面面的考驗,一步步建成“預警聯動快速處置、風險隱患源頭治理”的數字化社區安防格局。目前,平臺日均彙集羣防工作數據達300多條。
2023年7月22日,當地郵儲銀行的應急單元發現一名可疑取款人。取款人神色緊張,銀行流水顯示他同一時段收到了來自各地的多筆匯款。銀行職員不動聲色,馬上通過平臺上報異常。銀行職員按下發送鍵的那一刻,龍山派出所值班警員的手機及值班工作羣同時收到了預警提醒。短短5分鐘,最近的街面警力已經到達現場,將可疑人物控制住。經查,反詐平臺上已有事主的相關報案,一起電信詐騙案就此告破,受騙羣衆的損失得以追回。
“數字警務”還成功團結了一批熱心羣衆。村民阿嫦,是鍾偉國的“粉絲”,也是派出所的“信息員”,就像當年鍾偉國父親一樣,不求回報地爲治安出力。事情始於阿嫦的一次“碼上求助”,困擾她家三代人的“重戶”問題被鍾所長很快解決了。那天鍾偉國帶着民警上門送戶口,阿嫦正在水龍頭下洗菜,看見民警手裏拿着戶口簿進來,高興得連忙接過戶口簿,又感激地一把握住民警的手,卻忘了自己手上全是水,這一接一握把水甩得到處都是。阿嫦和民警對視一眼,都滿臉通紅地笑了。一旁的鐘偉國抓拍了這一瞬間,照片很快登上派出所公衆號,讓阿嫦也當了一把“網紅”。打那之後,阿嫦便成了“數字警務”最熱心的推廣者之一。
目前,龍山已有上百名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加入了鍾偉國組織的“義務警察隊”。她們穿着義警隊服,走村入戶推廣新的“粵居碼”,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鍾偉國的目標是發展一支上萬人的義警隊伍,隊伍壯大了,守法羣衆底氣足了,治安問題就更容易解決了。
這天晚上,鍾偉國與妻子羅敏玲從海邊的木麻黃林下走過。一位阿婆認出了鍾偉國,一把拉住他,用當地話對他表達謝意,眼神裏滿是慈愛。鍾偉國和阿婆手拉手說着笑着,一旁聽着的羅敏玲突然淚如泉湧,她對丈夫說:“鍾偉國,你值了。”
年歲漸增,鍾偉國反而覺得身心越發輕快。他說要是再年輕點,他還想學編程。他迷上了“數字賦能”的感覺,只需指尖輕點,萬千便利便可召之即來,讓他一次次感慨技術的發展。
不經意間,龍山這塊“試驗田”已經聲名遠播。雖然鍾偉國還在這片熟悉的山海間奔走,但層層疊疊的海浪聲,已經將他奮鬥的故事與經驗,還有這片海岸上的祥和與歡笑,傳出了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