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基會亮相第十屆中國慈展會

“大眼睛女孩”“希望之壁”“小平科技實驗室”“VR體驗”“環保小衛士親子公益微課”……,在第十屆中國慈展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展廳,新時代希望工程一經亮相,就吸引了衆多參觀者的目光。

9月15日是第十屆中國慈展會開幕式首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展廳圍滿了觀衆。一對老年夫婦特意來到希望工程展區,儘自己所能爲希望工程捐款。另外一位民營企業家,特意來到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展廳,爲希望工程“1+1”助學項目捐款60萬元,用於資助困難學子……

滿滿科技範兒,希望工程煥然一新

在慈展會中國青基會展臺,一系列“科技範兒”的互動活動吸引了現場觀衆駐足。遇到洪水地震火災怎麼辦?青少年安全科普教育吸引了衆多觀衆駐足體驗。科普教育VR體驗裏,青少年戴上VR眼鏡,通過VR真實模擬火災、水災、地震等場景,能更好幫助青少年通過實景體驗瞭解如何應對災害,學會自救。

新時代希望工程不僅僅是青少年救助和資助,還有素質提升。這是很多觀衆參觀中國青基會展臺的感受。“小平科技實驗室”被搬到了慈展會現場,爲青少年準備了一場創新和探索的較量:兩位“玩家”可以通過兩部操作檯實現賽車對弈,激發青少年對編程和科技的興趣。

2004年,在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週年之際,小平同志的親屬根據其遺願,捐獻出他生前的全部稿費,在共青團中央設立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勵基金, 鼓勵青少年科技創新,着力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014年,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勵基金落戶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用於廣泛實施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

2020年,中國青基會開始實施“小平科技實驗室”項目,旨在進一步激發青少年的科學熱情,提升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推動建設公益性青少年科技創新服務場所。

歌聲點亮新希望,新時代希望工程主題宣傳曲發佈

9月15日,新時代希望工程主題宣傳曲《大眼睛》正式發佈上線。

據全國政協委員、策劃人、歌曲詞作者王平久介紹,希望這首《大眼睛》歌曲通過傳唱的方式讓更多人來關注希望工程,爲希望工程做更多貢獻,讓新時代希望工程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大眼睛》上線後,迅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微博平臺,#希望工程新歌大眼睛發佈##易烊千璽爲希望工程獻唱#等話題詞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評論,“用愛播種希望的種子”“一起用歌聲點亮希望”。

《大眼睛》歌曲來自那雙被全國億萬國民熟知和感動的“大眼睛女孩”。拍攝於30多年前的“大眼睛”照片中,那雙明亮的大眼睛,透露出對讀書的渴望,打動了無數顆善良的心,匯聚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和希望。

“那雙眼睛最漂亮,花兒一樣怒放,愛的種子灑在田野上,纔會有浪漫的成長。”《大眼睛》歌詞描繪的是,在新時代明亮的大眼睛中閃爍着的是對未來的美好希望。

1989年10月,共青團中央發起、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實施了希望工程。30多年來,有4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通過題詞、致信、捐款等方式關心和支持希望工程發展。

2019年,在希望工程實施3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寄語,充分肯定了希望工程取得的顯著成績、發揮的重要作用、展現的社會價值,深刻指明瞭希望工程在新時代的前進方向,是指導希望工程更好發展的根本遵循。

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共建新時代希望工程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黨委書記、理事長郭美薦在“希望@未來”新時代希望工程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上表示,聚焦新時代青少年在素養提升、實踐鍛鍊、美育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新需求,中國青基會創新推出了特色希望小學、新時代希望工程“1+1+1”、“一起學習”希望工程雲助學、12355青少年健康守護、尋訪美麗青年鄉村教師等系列品牌項目。

據瞭解,當前中國青基會項目體系包含了希望工程提質升級行動、“小平基金”青少年科技創新攀登行動、“美麗中國”綠色希望工程行動、“希望鄉村”助力鄉村振興行動、青少年“連心行動”和國際公益項目“友誼行動”等六大重點行動。

郭美薦表示,下一步要與公益慈善組織加強交流互鑑,形成資源互補,共同拓展青少年公益支持網絡,努力推動構建青少年領域公益慈善生態圈。

回顧過去,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在研討會上表示,90年代的希望工程和中國青基會的輝煌,就是因爲它的貢獻不僅僅是作爲一個優秀基金會被認可,更是對整個公益行業乃至整個國家的社會變遷都產生了非常廣泛深遠的影響。

展望未來,在中國文化復興的大趨勢下,康曉光建議,中國公益未來發展的一個可能的渠道和途徑就是在自身的文化建設,通過青基會系統的文化建設,再影響整個公益領域中的公益文化建設,進而爲整個國家帶來積極影響。

在過去三十多年時間裏,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一直在聯合社會力量爲孩子們做好事。

30年前,希望工程與中國平安集團一起共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學,到目前爲止,希望工程已經和平安共建了119所希望小學。 中國平安集團企業社會責任總監馬楠介紹,目前已經有一萬名支教老師在全國119所學校開展了37萬課時的支教學時,通過1054所平安智慧小學,幫助學校實現智慧教學。目前通過遠程培訓以及智慧小學的覆蓋已經服務了全國範圍內37萬學生。

中國青年報黨委委員、編委兼共青團媒體板塊總監黃勇作爲一名資深媒體人親自見證了30多年走過的里程碑。黃勇認爲,希望工程在愛心傳遞過程中有一個非常獨特的邊際價值遞增性,越來越多的受助成才的希望學子,以蘇明娟爲榜樣,在自己能夠自食其力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使得希望工程這個中國標杆式的公益品牌呈現出源頭永遠不可枯竭的可持續性。隨着一波一波年輕人的加入,永遠生機勃勃,迎着朝陽,充滿向上生長的偉大力量。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在研討會上表示,鄉村教育發展前景廣闊,鄉村一樣可以辦出好學校,組成鄉村教育公益資源包,爲教師提供教師培訓,爲學生提供課程資源、課外活動資源。數字化轉型是鄉村教育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今年上半年,希望工程在嗶哩嗶哩平臺上火“出圈”,很多用戶觀看了原神在嗶哩嗶哩官方帳號發佈的視頻,自發給希望工程捐款。

嗶哩嗶哩公益事務部負責人郭晏含解釋,嗶哩嗶哩能爲希望工程做的不僅僅是捐款。Up主自己製作了很多小視頻,在小視頻裏介紹希望工程是個什麼樣的項目,幫助了多少人,科普給大家快一起來參與,讓更多年輕用戶參與進來熟悉、傳播希望工程。

希望學子樹立榜樣力量,助力打造標杆公益品牌

今年被全網轉發的希望學子代表林曉蓮,在研討會上分享了自己30多年前因上不起學哇哇大哭,江西希望工程的資助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和命運的經歷。作爲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職工,曾經的希望學子,工作後的林曉蓮開始傳遞愛心,當年被資助的女孩也開始成爲資助別人的人。

2023年6月,林曉蓮在江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幫助下,設立了“江西希望工程·薪火圓夢公益基金”,分5年向江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贈獎助學金52.5萬元,支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每年資助20名有需要的品學兼優的大學生。

“用一年時間,做影響一生的事。” 在研討會上,曾在廣東韶關市兩所鄉村小學展開支教服務的支教志願者黃建斌分享了自己的支教經歷。黃建斌2019年加入廣東希望鄉村教師計劃,他表示鄉村教育要“爲未來而教”。

黃建斌在鄉村小學支教時,爲小學生開設戶外課堂、悄悄話信箱、鄉野行動等形式爲青少年課後學習、娛樂、交流,密切關注鄉村孩子的發展。廣東大學生志願服務山區計劃“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專項”在爲大學生志願者開展服務提供陣地的同時,也助力改善鄉村青少年成長環境,服務鄉村青少年成長髮展。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贈收入210億餘元,資助困難青少年近700萬人,援建希望小學2萬餘所,有效推動了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發展、服務了廣大青少年成長髮展、弘揚了社會文明新風,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關心下,希望工程已經成爲我國最富影響力的公益事業之一。

“衆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工程在創新中前行

據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黨委副書記、副理事長、祕書長萬學軍介紹,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積極踐行“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匯聚愛心、傳遞溫暖,爲青少年成長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的組織使命,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青年需求變化擔當作爲,推動新時代希望工程提質升級,相繼推出了希望工程助學興教、健康守護、素質提升、緊急救助、鑄魂育人的五大計劃。

河南省希望工程辦公室主任申繼東在圓桌論壇介紹,河南省青基會啓動的“萬名青少年進林州,紅旗渠精神代代傳”公益項目,計劃在兩年內組織一萬名青少年走進紅旗渠,走進林州,學習歷史文化,感受紅旗渠精神。今年已經組織了3000名青少年走進紅旗渠,學習紅旗渠精神,形成了非常好的社會影響力。

雲南青基會理事長倪志偉介紹,雲南青基會在大力推進希望高中班項目,希望高中班項目是源於中國青基會在2013年開設的大理一中“華萌班”項目。通過十年的推進,目前在9個地州開設了19個“希望高中班”,資助金額達到4000萬元,幫助1853名高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廣東青基會祕書長吳陽平介紹,希望鄉村教師計劃是既承接了廣東希望工程的品牌效應和資源,同時還是一個人才工程,把青年人引導到鄉村支持鄉村教育,讓更多的青年人一起參與鄉村振興行動,對於鄉村孩子來說,這些年輕的哥哥姐姐支教老師,是他們和外界聯繫的橋樑,對於廣東希望工程來說這是非常有效的嘗試。到現在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鄉村行動,三年投入9個多億來實施引導這些大學生到鄉村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

四川青基會理事長鬍曉介紹,中國青基會創新打造的“小平科技實驗室”在四川廣安已經實施了有四個大類,分別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集成電路半導體,虛擬現實和航天科技。七個點位中有四個都在當地的青少年宮,再加上是免費項目,孩子們參與踊躍,最火爆的項目就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

江蘇省希望辦公室副主任嚴瑩介紹,江蘇省在2020年開始實施“夢想小屋”項目,幫助困境青少年改善居住環境,目前爲止已經完成了13000間小屋建設,並配套後續關愛服務,建立“1+3+6”的關愛服務體系,“1”是一間小屋,“3”是有三項結對機制,“6”是常態化的實施六個關愛項目,以此希望能達到物質幫扶和精神關愛相結合的建設。打造希望家長隊伍,也就是志願服務隊伍,到目前爲止共計招募了1.2萬名希望家長,保障夢想小屋項目煥發持續活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