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體育教育助益鄉村振興公益白皮書(1.0版本)》發佈

鄉村振興不僅僅是農業的全面升級,也是農村的全面進步和農民的全面發展,發展體育事業不僅可以提升農民的健康意識,還可以培養現代意識,爲鄉村振興“塑形”“鑄魂”,推動鄉村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更進一步。

10月23日,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發佈了《青少年體育教育助益鄉村振興公益白皮書(1.0版本)》(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國內首次發表青少年體育和鄉村振興雙向並舉的公益白皮書,以政策爲基礎,分析了當前鄉村體育發展事業的優劣因素,直擊鄉村青少年體育教育尚未解決的短板,並開拓性地具化了安踏體育、姚基金等社會公益力量在鄉村青少年體育教育中的積極影響。

體育教育的本質:育體、育智、育德、育心

《白皮書》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在教育,最終靠人才,而體育教育恰恰是基礎教育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體育教育的價值體系中,每個青少年都應在育體、育智、育德、育心中得到全方位的發展。體育教育不僅影響到數千萬農村青少年身心素質的發展、健全人格的養成,也能推動農村精神文明發展,提升整體國民素質,對我國實現教育強國和鄉村振興戰略大有助益。

社會公益的力量:助資、助場、助教、助源

《白皮書》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作爲研究背景,在對我國鄉村青少年體育教育發展現狀進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重點展現了以安踏爲代表的公益實踐主體在不同維度嘗試的解決方案,並最終萃取了鄉村青少年體育教育的“同心圓”公益模型。《白皮書》還特別指出,基於民間社會公益力量靈活多樣的特點,它們的作用並不止於響應政府號召,許多時候還可以先於政府在小範圍內進行新的嘗試。

鄉村振興的路徑:協同、平衡、創新、長效

隨着“全民公益”時代的開啓,企業以現代公益理念爲引領, 用科學化、專業化、系統化的手段,以青少年體育教育爲抓手,切實配合政府力量助力鄉村教育及文化發展,成爲促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振興建設的重要推手。 “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包含裝備包、體育課、夢想中心、運動場、運動營、希望班等六大公益板塊, 各模塊相互獨立而又具有內在關聯,形成了體育公益項目的矩陣式效應。而安踏公益不止於簡單的按需供給,更是從鄉村實際出發、從構建鄉村青少年體育教育體系出發,從開展體育教育所需的各項“基礎要素”再到“賦能要素”全面推進,先“授人以魚”再“授人以漁”,用公益刺激鄉村地區青少年體育教育的內生性動力,幫助鄉村體育事業走出困境、實現自我造血發展。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開展的多維度系統性嘗試,“基礎要素”和“賦能要素”相輔相成,達成了以“同心圓”模型爲基礎的鄉村青少年體育教育公益“齒輪傳送”機制。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豐富的過程,鄉村體育教育的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樣需要持續投入和逐步完善,體育教育在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促進鄉村振興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在調研了雲南、貴州、山西、海南等省市地區60餘所鄉村學校的體育教學情況,對近百名校領導、體育教師、學生及其家長進行了電話訪談和現場採訪的基礎上完成了《白皮書》的撰寫,該書的發佈將成爲社會各界進一步關注鄉村青少年體育教育和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開端,積極構建鄉村體育教育公益生態,充分發揮不同組織的協同力量、形成強大的資源優勢,爲鄉村體育教育注入強勁的內在發展動力,爲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做出貢獻。

聲明:本文爲資訊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違規或您認爲該頁面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