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餓了麼在爲用戶構建本地生活美好生活圈的同時,也致力於促成一個個綠色“小習慣”的形成,每個人的“小習慣”累積起來,綠色減碳成果會有大不同。本案例描述了餓了麼通過技術產品創新,設立碳賬戶項目,引導供給側和消費側共同推動綠色低碳消費,並且帶動上下游生態夥伴共同爲“雙碳”目標努力。
關鍵詞:餓了麼、碳賬戶、綠色助推、減塑、減少食物浪費、低碳消費
案例正文:
2023年9月,杭州亞運村內,來自各國的運動員正在通過“低碳賬戶”兌換綠色紀念品。其中一款電競鼠標墊系列特別受歡迎,有來自烏茲別克斯坦、菲律賓的運動員都想要湊齊三個分別印有“琮琮”、“蓮蓮”、“宸宸”版本帶回國留念,但有的版本已被兌換斷貨。
一款電競鼠標墊背後的“綠色助推”
這款亞運電競鼠標墊並非來自遊戲公司,或者電競俱樂部,而是由餓了麼製作。使用4個回收PET瓶製成的纖維,並獲得全球再生標準GRS認證。本屆亞運會,電競首次成爲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作爲一項新興運動,電競比賽一直受到年輕人的廣泛關注,因此也賦予了這款鼠標墊特別的紀念意義。
因爲深受亞運村運動員和工作人員喜愛的紀念品,餓了麼也獲得了“亞運村碳賬戶綠色共建者”榮譽稱號。餓了麼之所以會推出這款電競鼠標墊,並非只是爲了留給亞運村運動員一款印象深刻的紀念品,而是希望通過藉助全民關注的大型活動,通過設計真正具有吸引力的禮品,帶動更多用戶參與到綠色減碳的行動中來。
亞運會期間,餓了麼以電競鼠標墊、環保餐具等禮作爲激勵,在碳賬戶發起減碳挑戰,用戶完成點小份餐、選擇無需餐具等綠色任務之後,便可免費領取這些紀念週邊。9月23日至10月6日,共計超過27000人蔘與,相關的低碳訂單超過30000單。而整個亞運會期間,餓了麼碳賬戶共有1662萬人次參與減碳行爲,總計減少碳排放1767噸。
事實上,餓了麼積極利用每一個有影響力的活動進行環保公益引導。在全民參與的 “猜答案免單”活動中,餓了麼每年都會邀請各地生態環境局、中國包裝聯合會等專業機構來出題爲綠色低碳科普,相關單個環保話題的閱讀量最高超過3800萬。
行業第一個碳賬戶,讓減碳有跡可循
2021年12月餓了麼設定碳減排目標後,便開始對無需餐具、小份餐食等低碳場景進行碳減排計算,並着手建設消費者碳賬戶。2022年4月,餓了麼APP上線外賣行業首個消費者碳賬戶——“綠碳寶貝 e點碳”項目,探索建立“個人-平臺-碳中和”的閉環。餓了麼的碳賬戶已實現與淘寶“88碳賬戶”連通,消費者可以跨平臺積累碳減排積分進行禮品兌換。
“每個人的一點小習慣、對‘雙碳’目標會有大幫助!”餓了麼總裁方永新這樣表述“e點碳”項目的理念。
形成綠色點餐的小習慣,整個社會就能累計減少非常可觀的碳排放。截至目前,餓了麼APP上已超過7000萬消費者通過外賣下單選擇無需餐具、小份餐食、拼團等方式參與了碳減排,累計減排量已超過5萬噸。
根據中國科學院報告顯示,居民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佔總量的53%,但是,居民生活消費如何進行碳計算、如何獲得認可和獎勵並形成閉環效應,還需要從標準化、市場化等方面進行全國統籌。餓了麼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成立了總裁牽頭、部門副總裁、執行團隊等20多人組成的碳減排委員會,覆蓋市場部、政府事務部、公益、風控、財務、運營、技術、產品等多個部門。
業內專家認爲,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消費端碳減排數據難以計量的問題,讓綠色行爲有跡可循,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參與者的獲得感及參與感。一方面,碳賬戶的出現降低了個人參與低碳消費的門檻,給每一個低碳行爲都發放減碳積分;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用碳減排積分兌換獎勵或者參加公益項目,比如通過積分兌換環保餐具、捐贈森林保護項目等,不斷擴大綠色消費者的羣體數量和綠色消費的滲透率。
走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登上《Science》的 “小習慣”
去年12月,餓了麼應邀參加於埃及沙姆沙伊赫召開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方永新代表餓了麼分享了致力於帶動用戶養成的三個綠色“小習慣”: 無需餐具、小份餐食、拼團,引起了參會外國機構的濃厚興趣。
以上三個小習慣,在實踐中對應着三個場景的減碳,分別是:消費者端的減塑、商家端的減少食物浪費以及物流端的綠色配送。每一個場景中參與者綠色習慣的形成,背後都有着平臺在數字化、產品化、標準化三個層面的大量投入。
餓了麼於2017年上線“無需餐具”選項,由此減少一次性塑料和木材的使用。截至目前,無需餐具的訂單已達14億單,相當於減少使用了7千多噸的木材和3千多噸的塑料。
今年9月,一項發表於《科學》(Science)的新研究探討了餓了麼如何通過無需餐具這一"綠色助推"將不使用餐具的訂單份額提高了648%。根據中外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餓了麼利用“綠色助推”的概念,在應用程序中進行了調整:1.增加一個彈出窗口,要求顧客在訂單中明確選擇一次性餐具的數量;2.設置該彈出窗口的默認值爲“無餐具”;3.爲那些選擇不使用餐具的人提供小額的非金錢獎勵——一些“螞蟻森林綠點”。這些綠色積分可以兌換成在中國種植真正的樹木。
對2019年至2021年中國10個主要城市197062名隨機選擇的用戶訂餐歷史的詳細客戶層面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這些綠色助推顯著降低了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無餐具訂單的比例增加了648%。如果在全中國實施,這樣的干預措施每年可以節省超過217.5億套一次性餐具,減少326萬噸塑料垃圾,節省544萬棵樹。
餓了麼還探索了塑料餐盒的全生命週期綠色管理。在源頭上,與中國包裝聯合會制定了外賣包裝標準;在使用中,爲商戶提供了綠色設計指南和採購渠道;在使用後,嘗試了餐盒回收以及塑料瓶的回收再利用。
跟隨中國反食物浪費的立法精神指引,餓了麼積極鼓勵商戶提供小份餐食,在平臺設置一人食專欄、小份餐食會場,吸引了百萬商家參與。根據測算,小份餐食平均每份可以減少食物浪費60-70克,根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與餓了麼聯合發佈的小份餐減損減碳報告,平均每單小份餐可減碳365克。小份餐食上線碳賬戶一年多以來,相當於減少了近2萬噸的碳排放。
在綠色物流方面,餓了麼通過大量的產品和技術改造實現路徑優化,爲騎手縮短了總量達20%以上的路程。餓了麼還啓動了“拼團”服務試點——如果用戶願意多等待一些時間,可以將訂單與他人的商品一起配送,由此提升騎手配送效率。目前,拼團服務在上海商圈和廈門商圈的拼團率高達80%,既減少了配送過程的用電用能、也緩解了交通擁堵、減少了騎手的工作量。
餓了麼還將減少食物浪費、無需餐具、拼團這幾個場景的碳減排計算方法,進一步升級爲團體標準,目前減少食物浪費的碳計算標準已經發布,《餐飲行業碳減排量覈算指南 減少食物浪費》團體標準(T/ACEF 059—2023),無需餐具和拼團場景的標準已經通過終審,即將發佈。
與生態共進,讓綠色成爲商業習慣
對於餓了麼而言,發揮平臺式綠色公益的最大價值,是充分與生態夥伴協作,共同赴“雙碳”之約。於是,餓了麼啓動“低碳“盒”夥人”項目,開始與更多品牌探索低碳場景合作。2023年9月,餓了麼與金典達成低碳戰略合作,共同推出亞運周邊低碳禮品。餓了麼也將繼續把科學減碳標準與實際消費場景相結合,在低碳綠色生活倡導等方面持續投入,發揮平臺鏈接上下游的影響力,與更多生態夥伴一起推動行業向綠色轉型。
此前,餓了麼還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啓動“愛心充電”項目,爲邊遠地區的小學提供清潔電力,改善用餐和供暖條件,目前捐贈的電力相當於支持電氣化廚房烹飪約2萬頓學生餐食。
未來,餓了麼還將繼續發揮產品能力,進一步激發減碳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運用數字化能力,聯合商家和消費者,協同完成綠色低碳轉型;參與標準共建,開發碳計算方法學。不斷沉澱案例與經驗,並向世界範圍內的生態夥伴開放。
案例點評:
線上點單、送餐到家,已經成爲了大多數人城市生活的日常組成部分。因此,將綠色理念融入更多的線上消費場景,由此培養消費者環保、低碳的生活習慣,其潛在的綠色收益是巨大的。餓了麼通過圍繞碳賬戶這一數字化產品,反覆進行創新減碳嘗試,帶動了平臺大量的商家和用戶參與。相信如果用戶能夠在線上建立起綠色點餐的“小習慣”,也會有助於線下更多綠色習慣的養成,這對於雙碳目標顯然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