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WWF攜手亞洲旅遊業共赴可持續未來

(環球網 記者 安綺)11月17日,“2023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期間,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舉辦“攜手亞洲旅遊業:成爲野生動物守護者,減少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主題會議。來自中泰兩國的旅遊業和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專家及行業嘉賓等共110人出席會議。

在全球旅遊市場迎來複蘇和增長,呈現更加個性化、融合化等新特點,同時面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逆全球化抬頭以及全球氣候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多種挑戰的當下,“2023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以“旅行的力量——向更美好的未來出發”爲主題,聚焦“合作共贏”“變革共生”“和諧共享”等多個議題。WWF攜手“可持續旅行聯盟” 成員參與了多個議題的共創,與來自世界各國超500名政社企代表分享“守護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踐行可持續旅行”的理念。

旅遊目的地的自然向好是旅遊業繁榮的關鍵基石。據WWF發表的《地球生命力報告》,自 1970 年以來全球受監測的野生動物種羣數量平均減少了69%。人類正以空前的速度過度消耗着自然資源。東南亞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是最受中國公民歡迎的出境遊目的地之一,而泰國、越南、老撾等國家也是重要的野生物非法貿易的目的地和中轉國,聚集了大量來自非洲和東南亞地區的非法野生物製品,因此,WWF緊扣修復生物多樣性,減少非法野生物貿易,高效可持續利用資源等議題促進行業對話,鼓勵旅遊行業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升旅行人羣生態保護意識,踐行負責任的消費行爲。

會議現場,WWF副總幹事周非說到:“現場的可持續旅行聯盟成員以及中、泰等國旅遊業相關協會及企業代表既是文化傳遞的使者,也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WWF一直以來倡導:負責任的旅遊!希望行業夥伴將這個理念傳達給各自的客戶或公司。不管是精心策劃的旅遊,還是說走就走的旅遊,我們在享受詩和遠方的時候,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憶,而不是過多的生態足跡。”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總工程師尹峯介紹了我國新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相關政策和行動,數據顯示應重點開展影響出入境人羣拒絕非法攜帶運輸瀕危物種製品的工作。他說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多次開展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活動,旅遊、互聯網、快遞物流等相關行業也積極助力執法機關和宣傳,忠實履行其社會責任,對遏制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產生了良好的效果。隨着全球旅遊復甦,旅遊企業成爲踐行可持續生活方式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環。”

來自相關行業和企業代表分享了各自“可持續旅行”工作的最佳實踐和成果,並從不同的角度對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減少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如何通過業內和跨界合作打造旅遊行業可持續未來等議題進行了有益探討,探尋更加有效的行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和機遇。

中國旅行社協會副祕書長高敬敬在致辭中提到協會基於多年對行業的理解,充分整合行業資源,制定企業實踐可持續旅行的標準和原則,推動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出臺,促進行業內外交流,例如,近期和WWF合作向旅遊從業者提供“可持續旅行踐行者”的公益培訓和考覈,推進行業在瀕危物種及生態環境保護,高效利用並節約資源等方面綠色可持續發展。

泰國職業導遊協會主席餘澤裏歡迎中國公民回到泰國體驗可持續的多彩泰國,他提到,大象是泰國的神獸,但其野生象正在減少,爲保護亞洲象,泰國政府也正在大力倡導“綠色旅行“,旨在保護大象及其生存環境,防止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他感謝WWF爲保護亞洲象做出的努力,呼籲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大象保護從而實現與人類和諧共生。

由WWF與中國旅遊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可持續旅行指南(試行)》(簡稱《指南》)在本次邊會首次發佈。該《指南》分爲旅行服務商篇、酒店篇、旅行者篇,致力於爲旅行住宿行業和旅行者提供有科學參考意義、實際有效和便於操作的“可持續旅行”踐行方法。

活動最後,參會嘉賓聯合做出的“對非法野生物貿易零容忍”承諾也成爲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據悉,未來,WWF以其科學研究結論爲基礎,攜手成員創新合作模式,打造行業實踐最佳案例,促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互相助益。(完)



Scroll to Top